【华大学子】闫瑞:一个免费师范生的公益梦

作者:陈妍 唐佳琦 编辑:周健 发布日期: 2014-05-21

文/陈妍 唐佳琦

5月16日早上,闫瑞在京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坐火车回到武汉桂子山。当日下午,到宿舍看望闫瑞的生科院党委书记王茂胜赞叹说,“你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我们都很佩服你,做出这样的决定绝不是一时的冲动,因为这确实充满考验,需要坚持”。

目前,闫瑞正在宿舍里安静休养身体。同时,她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做着准备。她说,这个月底她和同学计划拍摄毕业照。闫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生科院应届免费师范毕业生闫瑞进行了专访。

扎根在新疆

闫瑞是一名在新疆的汉族人,祖辈早年间响应国家“垦边戍疆”的号召,从河南老家奔赴新疆伊犁,一呆就是几十年。父母虽然是农民,但也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在闫瑞幼时就给她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一直以来也非常支持她的学习。小学是在村子里念的,条件还挺好的,她依稀的记得课桌上都印着“江苏无锡市赠”。那时候还没有电脑,童年的时光除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之外,就是读书了,读书使她学到了知识和本领,也成为了她认识外面世界的途径。在心中想走出去看看的渴望和父母的支持下,从初中开始,闫瑞便离开家在镇里上学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学时打下的好基础,中考之后便去了乌鲁木齐第70中学这所离家有10个小时车程的自治区重点高中。

多年来在外独自求学,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培养出了自己独立和坚强的性格。不过作为一名女孩子,还是想着能回到家乡好来照顾家人,也为了圆那个藏在心底的儿时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的选择了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这样毕业后就能回到家里了,而且也能够做老师,多好啊”。

“我的家里很民主的,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而且父母也很信任我做的决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造就了她活泼开朗、心直口快、爱打抱不平的特点,不管在哪种环境上学,身边都有着很多的朋友,而他们对她的评价就是:真心、友善。

闫瑞(左二)和同学在一起

喜欢读小说

闫瑞说,初高中自己几乎没有碰过电脑,学习之余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了,尤其是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也就是从那时起,闫瑞养成了读文学书的兴趣,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闫瑞说,大学期间,她读了不少中外著名文学作品。比如《黄金时代》、《第九个寡妇》、《荆棘鸟》、《逃离》、《小姨多鹤》、《蛙》、《麦田的守望者》、《丑陋的中国人》、《笛卡尔》等。读完一本好书,闫瑞总会在空间里写下自己的感想。

记者在闫瑞的空间里看到一篇题为《今天的收获》的日志。这篇日志写于2012年9月22日,她是这样写的:“此刻我正在阅读《贝布托自传》,并惊奇地发现她的父亲阿里•布托被处决的日期、马丁路德金遇刺的日期和我出生的日期都是四月四日。我能不能把这个偶然理解为因为无数的他们同战争暴力作斗争而牺牲,才有我那年的和平降生?所以不管怎样,我真心不希望任何国家有战争的发生,特别是我亲爱的祖国。我的亲人朋友们,不要再担心明年我这个不省心的又会向你们索要什么礼物了。今后的那天,我将平静地感谢母亲,缅怀他们,珍惜这分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宁。”

“大学期间,我读小说有点倾向性,读莫言和严歌苓的作品多一些。”闫瑞说,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作品大热,她写了一篇题为《也说作家》的文章发在自己的空间里,引起网友的关注和好评。闫瑞在这篇文章的结尾说:“最近莫言火了,他的书买断了,其实他2011年就获茅盾文学奖了,那会怎么没多少人关注呢。我想国人在读他的书同时,也学学他淡然处之的心态,跟风迟早让风吹得迷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