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龙:拥有“熊猫血”而随时待命

作者:崔桢桢 黄绪 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1-11-25

文/崔桢桢 黄绪

RH阴B型血,拥有这种血型的人占人群的比例是0.3%。因其稀有,被成为“熊猫血”。

崔伟龙,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8级学生。这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喜欢看《返老还童》,喜欢打Dota,在大一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B型血。

在一次无偿献血之后,“崔伟龙”的名号和“熊猫血”挂上了钩,他开始了自己的“为献血随时待命”之路,两年来献全血800ml,献血液成分——血小板一次。

因拥有“熊猫血”而随时待命

不同于很多人“献血光荣”、“救助别人”的献血初衷,崔伟龙的献血道路始于好奇心。

初中时,无偿献血尚不普及;高中时,因专心学业而没有心力去关注献血。在2008年,当刚进入大学的崔伟龙看到停在东区小树林报刊亭旁的无偿献血车时,一种好奇的心理促使他踏入了献血车内。“其实当时就想去了解一下关于献血的知识,是抱着好奇心去的。”他说道。

忆及第一次的献血场景,崔伟龙笑言,看着很粗的针管扎进别人的血管,看着鲜红的血液不断的流出,自己的心里着实有些害怕。可当自己伸出手臂时,崔伟龙反而感到平静了许多。“因为看着别人献血,总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但自己献血的时候就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了,就不害怕了。”他解释道。

几周之后,崔伟龙接到了来自血液中心的电话,才知道自己是罕见的RH阴B型血。

“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特性”,当被问及在得知自己拥有“熊猫血”之后的第一反应时,崔伟龙说道。

作为特殊血型,其需求量并不大,加之每人半年只能献一次血,血液的体外保存期仅有两个月,因此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他最好不要随便献血,当有需要时会电话联系他。

因为是“熊猫血”,所以要 “随时待命”。四年来献血三次,前两次是400mL的全血,第三次是为一名糖尿病患者献血液成分——血小板。

“当血液中心打电话来的时候,我就到附近的献血地点去献血。”随时待命去献血,越发成为崔伟龙生活的一部分。

献血改变人生态度

随时待命献血对于崔伟龙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生活经历。崔伟龙坦言,自己的心态在献血前后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对于他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些许影响。“献过血还是没献过是很不一样的感觉,说真的,献过了之后真的勇敢了些,”他说道,“求职时也会多一份勇敢”。

除了心态,崔伟龙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就能够挽救一条生命,这种认识在经历了三次献血之后也越发的根深蒂固。他坦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当得知没有你捐献的血液就会有生命逝去时,你无法拒绝任何要求。这种因对生命的尊重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他在献血之前从来不曾体会过的。

而在崔伟龙看来,这样的经历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只有尝试了才会一直走下去。”之前他觉得如果付出的太少,便不会起不到帮助作用的想法逐渐消失,这种观念的转变也成为了崔伟龙献血的收获。

不可否认的是,献血的经历给崔伟龙的生活增加了一项工作:劝慰家人。因为是稀有血型,崔伟龙的家人担心他会因献血而伤害到身体,也会担心如果以后崔伟龙发生事故,会不会没有血液及时供给。为了避免家人担忧,崔伟龙将自己所知道的医学常识告诉家人,并时常举出献血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例子来抚慰家人。他笑言:“献血确实是有一定‘福利’的吧,虽然这‘利’并不怎么诱人。”而对于家人生怕自己出现危险状况的担忧,崔伟龙有着很平和的心态,他坚信着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