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艺术世界需要“孤独患者”

作者:张宇欣 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4-03-07

文/张宇欣

余华和想象中的他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完完全全就是学生描述的那个欧美范十足的“达人”:酷劲十足的墨镜、黑白灰相间的针织外套,还有卡其色的运动鞋。不同的是,他完全没有想象中艺术家的冷傲架子,恰恰相反,推开门见到的他正站在成片热烈的颜色里,衬得有些深邃的眼睛神采飞扬。在余华看来,他是现实世界的孤独者,但也正是这份孤独伴随他在艺术之路走得更平静。

“他是美院神一般的存在!”

谈到余华老师,学生们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形容是:抽象派大师。而在余华自己看来却并非完全如此。

“完全的抽象是点、线、面的结合,当然,我的作品中有非常多抽象的元素,却也有具象的表现形式。”在他眼中,抽象画派在中国虽然尚未成为主流,在西方却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华师的美院,倾向于抽象的他在绘画风格上显得与众不同。

“余老师是个蛮逗的人,不是蛮逗,应该是特别逗!”美院的王雪微说道。“有一次,他就穿着那种老早的高中校服和运动鞋来上课,满身都是各色油画颜料的点子,在教室里溜达,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

学生眼中的余华幽默健谈。余华自己也说,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会感受到更加纯净而又热烈的东西。相较于传统讲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余华更喜欢和学生们一起作画。

“和学生们一起画画就是一种现场教学,不仅仅能够把气氛调动起来,学生也能给予我无数的灵感,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我更希望把我最真实的东西呈现给学生。”

在余华看来,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正在形成的人格,相较于绘画技巧的生硬磨砺,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个学生沿着独特的个性之路走下去。包容、平等、自由,这才是他理想中完美的师生关系。

绘画不是数学,永远没有答案

余华从来不喜欢老师批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的鼓励。“绘画不是数学,有着精准的答案,而是开放性的。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应该更强调视觉的冲击,而艺术是没有答案的,所以我从来不会说谁的作品更好,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应该被尊重。”

绘画之所以是绘画,就在于它是一张画,不给人以任何交代,而是刺激你的视觉。这是余华对绘画的体悟,也是他希望当代绘画回归的地方。

如同读书一样,绘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平时,余华就在自己的画室里尽情地在纸上挥洒,“实干”是他认为让一个艺术家保持前卫的方式。没有实践,艺术家就很可能落后于时代,那么理论也会变得空洞不实。

抽象而狂野的画风,热烈大胆的着色,随性潇洒的构图,这一切都是余华内心情感的直接宣泄和表达。足够宽敞的画室内除了两组沙发以外,摆满了油画的颜料和一米到三米宽的多幅作品。

“这里我本来是想画人的头像,但是画了以后我又换成了别的形式——一个把头埋在胸前的人——绘画这种东西应该是灵活变通的,这幅画我画了整整两天。还有这个,这是抽象的素描,变形的人体。”谈起自己的作品,余华显得很欣慰和骄傲,略见白发的他在艺术面前依旧保持了原始而纯真的情怀。

希望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有人说余华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余华笑着说:“我还没有完全到达那个境界,不过那却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到达的。”

处女座的余华有些“精神洁癖”和完美主义,然而他的内心又是很单纯的。他始终追求真和美,对于虚伪的东西有种厌恶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在艺术上有着极强的变通能力,而在生活上,他却始终学不会、抑或是抵触虚伪的变通。他笑称或许是因为时代在改变,而他的坚守又太过于坚定,所以变得“孤独”。

“我并非排斥其他人,而是害怕自己被伤害,也害怕自己去伤害别人。”这种被认为是“孤僻”的个性其实不过是余华努力保持本心的方式而已。相较于其他的美院老师,余华显得很特立独行。

曾经觉得孤独,而今,他却更享受这种孤独。这种孤独感让他觉得超脱和宁静,也让他将内心的这份孤独转移到艺术上来。绘画是他生活的重心,但他又对文学、音乐和电影充满了兴趣,时尚、服装,这些充满了时代感的东西让他感觉被更新和充实。不被琐事纷扰,他才会保持自己的状态而投身艺术;实干多做,让艺术在行动中变得有意义。

余华把Lady Gaga视为“艺术的大师”和“女神”,这是因为Gaga年轻而富有创意,对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坚持和引人瞩目的表达方式。上进心、求知欲、创造力,这是每一个大师级的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在Gaga身上,他得到了对艺术坚持的感动、激励和安慰,也触碰到他内心最柔软地方,让他回到最本真的自我。

“艺术没有止境,所以要保持对潮流和趋势的敏感度,才能不被淘汰。我希望沉下心来,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特别的东西。”余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