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诗人”辜学超

作者:王子宇 李慧 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11-27

文/王子宇 李慧

近日,一篇《中文五班赋》在同学们之间广为流传,诗中藏头为:“桂子山上中文五班一统江湖”,诗与短序中还嵌着全班同学的姓名。这首诗的作者便是文学院2012级中文系五班的辜学超,他被同学们称作“校园诗人”。

辜学超刚开始只是一时兴起,觉得好玩,结果没想到刚发到了班级的QQ群里,便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同班的胡丽说:“五班以你为荣。”“好感动!别班有班歌,咱们班有班诗啊!” 班长凤子璇建议将这首诗收录进班级特色文化板块。

这位“校园诗人”则很谦虚地表示“文字游戏乃诗文末节,文人偶然用之,不足为训。”辜学超一米八的高个儿体重却只有六十公斤,经常穿着一身黑色运动装,记者采访时他细心地用以前杂志社给自己寄报刊的信袋装着自己近来的作品和老师给他的诗词资料。很难看出这么平凡而瘦弱的他随口就能讲出诗词,平时还“以文会友”,经常将“中庸”挂在嘴边。他写了数百篇诗词,有的作品还刊登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诗词世界》等国家级刊物上。

辜学超与诗词的结缘还要从小时候谈起,小学三年级的他就爱上了古典文学。父亲从小教他背《孟子》,讲述三国时代的故事,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但因家境贫寒,他住的镇上没有书店,买书还需要到隔壁镇上。他便向同学借书抄写下来供自己精读背诵,因为诗词不像小说字数那么多,所以抄写的一般都是简短的文言文或诗歌。他家里也摆放着一些朋友赠送或在地摊上淘到的经典书籍,如《史记》、《论语》、《红楼梦》等。

当时,辜学超学识有限,抄记时也不免出现了一些在他现在看来很低级的错误。“有一次在垃圾箱里捡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甚是喜欢便背了下来。到了初中学这篇诗词时才发现自己一直把‘俱往矣’背成了‘俱徒矣’。”

小学三年级便转入一所离家比较远的学校读书,经历了漫长住校生活的他明显比常人要独立和坚强。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因此他从小被爷爷奶奶照顾长大。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肯干,待人友好,辜学超也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高三时,爷爷却不幸因病去世。“我现在每周都会给奶奶打电话慰问。”奶奶已经成为他唯一的牵挂。

高中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坎,辜学超也不例外,顶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默默地努力着。第一年高考的失利给了他不小的打击。复读那年,每天“精神紧绷”,拼命背书。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再加之学习负荷,他一年中有一大半的时间在生病,每周都要去医务室打吊针。在辜学超的记忆中,高中是一场不愿提及的“噩梦”。那时,他把写诗当作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

从小学开始,辜学超便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很多帮助。学校的老师也都对他很好,这也让他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当一名老师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高考报志愿时,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师范专业。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他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