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年级因为兴趣,开始学习萨克斯;高三转而学吹双簧管,从此为之痴狂;大学4年每天坚持吹奏6个小时,专业成绩全院第一;今年5月被世界顶级名校——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录取,每年奖学金3万5千美元。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009级本科生戴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于1991年的戴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生性腼腆,甚至有点唯唯若若。与很多独生子女一样,戴竞一切听从于父母的安排。理科出身的父母从小就给他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再就是择师培优。
一次,在去青少年宫培优的路上,戴竞被从阶梯教室里飘出的一首乐曲深深吸引。他入迷似地聆听,久久不肯离去。母亲敏感地察觉到儿子的兴趣,告诉他那是别人在演奏萨克斯经典名曲《回家》。
戴竞告诉妈妈他很喜欢这个乐器,想学习一下。父母商量后认为孩子的兴趣不能打压,但为了不影响学习成绩,他们约法三章:1、不得耽误学习,该培优必须培优;2、只能把此乐器当成一个爱好;3、一个月限定学习该乐器一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竞好像是为音乐所生,进步飞快,并由此与萨克斯结下不解之缘。父母发现儿子好像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主动对当初的约法三章作了调整,并托人引荐到湖北交响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家及首席双簧管手胡芳那里学习。
戴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胡芳老师家上课时,老师演奏乐曲的神态,那种醉心于音乐之中的眼神和动作至今萦绕在脑际,将他迅速带入乐境之中,让他心旷神怡,所有的苦和累让他更坚定了学音乐的决心。由于他练习乐器十分投入,父母放宽了每月学习的次数。
为了陶冶戴竞的音乐情趣,一旦有演出机会,胡芳老师就购票给戴竞,让他到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等音乐殿堂去感受、去聆听美妙的音乐,从而提升他的音乐素养。
为音乐痴狂成叛逆小子
从爱好到痴迷,乃至想把音乐当成一生实现的梦想,戴竞这一想法当时让自己都很惊异,如何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一直纠结到高二。
从高一起,为了音乐,戴竞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晚上偷偷关上门将作业放一边,拿起曲谱,逐节逐章地小声练习。他心想学习成绩下滑了,再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自然会接受的。
由于把心思都放在了音乐上,戴竞的成绩很快开始下滑。2008年7月,马上就要读高三了,戴竞向父母提出想报考音乐学院,并且提出改学双簧管。
父母听后当时就懵了,当初同意儿子学乐器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考重点大学才是他们心中的目标,于是坚决反对。父母认为决不能为了考学而去学音乐走捷径,哪怕考不上好大学再复读也在所不惜。
当戴竞把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想法说出来后,父母觉得也有些道理,慢慢地就接受了。在做正式决定前,慎重的父母还是请了大学教授进行考核,看看戴竞是否是学习音乐的料子。经过考核,教授认为戴竞的悟性较好,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早就应该进行专门培养,从现在起到艺考只有半年的时间,如果他肯努力、肯吃苦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能赶得上。
父母接受了教授的建议,一方面给他购买双簧管乐器,另一方面让他开始系统接受从未学习过的音乐专业知识。当拿起双簧管,戴竞感觉自己真正踏上了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
对音乐,戴竞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他认为音乐不是仅仅演奏音符,而是通过演奏音符,承载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和人生的思考。“音乐是美好的,它能唤起我们内心的那些美好的情感,美好的回忆”,戴竞说,音乐能使人变的简单变得纯粹,现在的人们都活的太浮躁太复杂,所以需要音乐来治疗人们的心灵。
戴竞认为,音乐带给他的是音乐能让他安静下来,能让他思考一些问题,能让他找到人生的方向。“音乐教会了我怎么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如何保持心中的平静”,戴竞说。
执着追梦不言悔
既然选定了目标,戴竞从高三开启双重学习旅程,既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又要到武昌学习音乐理论知识。风雨无阻,戴竞誓将梦想进行到底。
为了融汇学习的理论知识,除了每天到武昌转乘两趟公交车学习外,晚上回家匆匆吃完饭后,戴竞立即电询同学当天文化课及其作业内容,继续温习功课,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可他从不叫苦叫累,每天重复学校——武昌——家的艰苦学习。为了让他学习负担减轻点,父母只能从同事那儿借来电子琴练习,其他则爱莫能助。
为了补习他的文化课,父亲又重拾书本温习,找教书的同学求教,将笔记及学习要领教给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和准备,他一举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学校的艺术生资格。最后,戴竞选择了百年学府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进入大学后,戴竞并没有丝毫放松勤学苦练,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到国外深造学习。从大一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必须达到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成绩资格,力争出国攻读研究生。戴竞知道,要出国必须英语成绩过硬,必须向更多的老师求教,必须要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加班加点磨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