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存希
“生无大志、随波逐流、愿意做事、为人正直”是他的自我评价,许多人也说,倒也符合他名字的气息。
夏明远,我校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自1984年来我校,从事数学教学研究20年。58岁时,患白血病,如今18年过去了,他还继续微笑着;67岁退休,去澳大利亚和朋友继续搞研究,如今,76岁,他仍然继续着喜欢的数学研究。
3年读完小学,高中能考5个一百分;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并进入中国科学院,致力于科学研究,因在“阿达玛(Hadamard)猜想”的研究中得出了令人惊异的结果——推翻了“ McFarland (麦克法兰)猜想”,而承担了国家保密局的课题……这些辉煌的履历让人不禁对他产生敬佩之意,而与他面对面,能了解的远远不止这些。
从0分到100分的数学奇迹
祖籍湖北黄陂的夏明远,一家六口全靠父亲当小店员的的微薄收入糊口,生活极其拮据,无法供应4个小孩上学,大姐初一辍学,夏明远直到8岁才上学,也只是断断续续地读了一年级下,三年级下,四年级和五年级,然后就辍学了。
因为读书不正规,他常常是读一个学期就停个一年半载,等家里情况好点,再去读。直到解放后,50年开始,由于有了助学金,夏明远才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一直念下来,直到大学毕业。
“当时我第一次数学考试考了0分。”夏明远回忆起小学三年级时的经历,他连题都读不懂,这反而激励他要认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单元测试中,夏明远数学测试得了100分。他觉得,当时并不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就觉得数学很有趣,喜欢钻研。为了节约学费,之后他又继续跳级,直接读了五年级,成绩仍是名列前茅,是当时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1950年,没上小学六年级的夏明远进入了河南信阳第一高级中学学习,这也是对他今后进入数学领域影响最大的阶段。理科学习相当出色的他,常常能拿四五个100分,小学时代的“风云人物”又成了初中里的“传奇人物”。
在高考时,一直拥有“留学梦”的夏明远,凭借优异的成绩争取到高中毕业生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身)学习一年俄语并前往苏联留学的机会,然而由于人数太多,他不得不再等一年。1957年,由于政策原因,国家取消了高中生留苏的政策。夏明远在耽误了两年之后,进入了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
当时读大学,不需要交学费,夏明远便依靠学校每月的贫困生补贴坚持学习。北大理科由4年制改为6年制。但各种政治运动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真正安心读书只有勉强3年。喜欢钻研数学的他,在没课的周末,带上几个馒头就是一天。大学期间,陪伴他的是图书馆里一本本深奥的习题册。
“很多人对于研究数学的人,存在误解。每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它的乐趣所在。”夏明远认为,很多人都将数学‘妖魔化’了,觉得搞数学的人都很枯燥、呆头呆脑,而他却乐在其中。
数学与白血病的18年斗争
“文革”结束后,夏明远离开了毕业后被分配到的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及自动化研究所,武汉大学邀请他去教学,李国平也邀请夏明远去他所领导的中科院数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我校数学系概率统计负责人陆秀丽,听闻此事,几次登门拜访。1984年,夏明远进入我校数学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前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