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健
彭双阶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块白板。大的那块放在进门的显眼之处,上面写了某个方程和某次计算的片段;小的那块挂在办公桌旁,那几份被凌乱地钉着的学校文件告诉来访者,他是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现任院长。
公开的那份长长的履历显示了彭双阶一步一步前行的过程——就像他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样。从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之后,他就在国内外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和访学。在这份履历之外,他很少与人谈起,自己从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到专注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者之间的神秘曲线。
英语教师的转型之路
像当年很多人选择的那样,彭双阶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去了一所中等师范。三年过后,他在孝昌县周巷中学成为一名英语老师。
在这所农村中学里,彭双阶“什么都教过”:英语、数学,甚至生理卫生课。他是一个做事情就喜欢做到最好的人,因此,即使是生理卫生课,在他读过卫校的爱人帮助下,他自信比其他老师都教的好。
尽管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对他而言没有太大的障碍,但彭双阶需要一个更高的文凭来适应自身的发展。他决定在工作之余自学数学。
这不是一个关于“某人从小痴迷数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数学家”的故事。那个时候,彭双阶只是不讨厌数学,更重要的是,一个在农村中学自学数学的人,不可能选择物理、化学等需要实验的学科。
已经成家并有繁忙教学任务的彭双阶可能无法想象今日自考生集聚在大学周围获得集中教学的场景。农村没有条件旁听课程,他很想有老师来指点迷津。
“我是一天一天把问题想通的。”回想过去,彭双阶觉得那种完全自学的经历可能反而有助于自己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他以多门课程满分的成绩获得了湖北大学自考本科文凭。
在这之前,彭双阶尚未想过走上更高的层次。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同样只在一念之间。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