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才教授新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刊发

作者:余孝东 徐福刚 编辑:胡找心 发布日期: 2018-05-16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余孝东徐福刚)近期,邓大才教授具有重大学术创新的新作《通向权利的阶梯:产权过程与国家治理——中西方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验》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刊出,这是作者近四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第3篇力作。

该文提出,不能简单地给中国的产权制度贴上价值性标签,而应从产权过程来审视中国的产权制度,并将其放在国家治理背景下考察和理解。但如果仅仅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就会片面认为中国产权制度落后于西方产权制度。基于此,该文认为,产权过程是国家治理产权的过程、产权现代化的过程。而产权过程则分为横向清晰过程和纵向独立过程。国家的文明底色、权力结构及外部压力是产权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启动产权纵向、横向过程的关键。在产权过程中,产权的横向清晰度、纵向独立性组合(纵横清晰度)及过程启动顺序(纵横顺序性)会影响和决定国家治理形态,国家治理形态反之也会影响产权过程及其清晰性、独立性,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作者通过对产权纵-横分析框架考察发现,英国属于“民主限权型”治理形态,俄国属于“强制专权型”治理形态,传统中国横向产权体系发达,纵向产权制度落后,形成了“横向规范,纵向调节”的“温和集权型”治理形态。而也正是横向产权体系的发达,使得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农耕文明,在工业社会前长期领先和超前西方;但纵向产权体系的相对薄弱,缺乏排他性权利,统治权与产权边界模糊,导致近代中国发展的滞后。

邓大才教授进一步以“纵-横产权过程”为分析框架来审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确权、“三权分置”、集体股份权能改革与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重新启动了产权横向清晰化和纵向独立化过程,改革也取得重大成就,但是产权过程仍然任重道远。在产权横向清晰过程中,要借鉴历史经验,创新性解决所有权在集体与个人之间的配置问题、承包权在代际间的分配问题、承包土地的最终期限问题,以建立边界清晰、权利完整、权能完善、排他性强的横向产权体系。在产权纵向独立过程中,更要借鉴现代国家的发展经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明确划分权力与权利的边界,解决“强权力”和“弱权利”的不对称格局;解决中央政府“守法”,地方政府“违规”的问题,以法治保障权利,以法律约束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此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发展之路、产权治理之路。

据悉,这是邓大才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第三篇产权与国家治理(产权政治学)研究成果,前2篇分别是《产权单位与治理单位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农村治理的逻辑》(2015年第7期)、《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2017年第1期),这3篇文章被学界誉称为“产权政治三部曲”。上述2篇论文因为在产权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和理论创新性,先后被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刊发,作为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向海外推介。截至目前,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已连续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高水平论文,累计已达到12篇(含英文版),其中今年发表了2篇中文文章,1篇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