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记者 任静)12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第四次学术委员会专题报告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召开。全体校领导、学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各学院院长(常务副院长)、各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共同聆听了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立生和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主讲的两场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彭南生主持。
王立生在《“双一流”背景下 做好学科评估 服务学科建设》报告中对学科评估基本概况、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他指出,相较于前三轮的学科评估,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式均有改革创新。譬如突出育人为本理念,构建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模式;进一步淡化“资源条件类”指标,重点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成果,克服“数牌子”弊端;改进师资评价,强调团队建设,克服“数帽子”痼疾;改进ESI高被引论文的统计方法;强化“绑定参评”;完善成果归属,鼓励学科交叉等。这些自我完善举措,能够促使学科评估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
刘献君在《新时代加强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的若干思考》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及建设成果,强调在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认识学术委员会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刘献君认为,学术委员会要有担当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责任;要树立政治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教学中坚守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在科学研究中要关注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运行机制,发挥教授和基层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关注学术委员会与行政系统之间的“交叉”领域。他还列举了国内外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若干创新举措,为我国学术治理提供参考。
彭南生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两位专家关于学科建设和学术治理的思考与建议,认为两场报告非常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借鉴性。他表示,入选“双一流”是荣誉也是压力,学校和学院要结合办学思想大讨论,处理好党政和学术的关系,找到契合我校发展实际的“双一流”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