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小事见证介公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陈武秀编辑:胡找心
发布日期 2020-01-10 15:48:28

刘介愚老书记是我敬仰的华师老领导之一。我很庆幸,在他晚年和他有过短暂接触,赶上了亲身受教的“末班车”。

1986年6月,介公和陶军应“华中师范大学港澳校友会”的邀请赴港访问,当时介公已年近八旬,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学校安排我随行。

港澳校友的热情让介公很感动,他在临行前精心准备了两样东西,一是他个人赠送给港澳校友会的礼物,另一样是他精心准备的发言稿。赠送的礼物不是在商店购买的,而是介公亲笔题写的一幅书法字画。他的书法原本就很有功力,但是这次他非常重视,很慎重,反复在旧报纸上演练后才正式落笔。发言稿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愧悔”二字。介公对人真诚,讲话都是发自内心,他考虑到港澳校友大都经历过“反右”时期,有的还受过反右扩大化错误的伤害,他很自责,于是在发言稿里使用“愧悔”一词。我建议他把“愧悔”二字改成“内疚”,但是他说:“这是我的心头之痛,如鲠在喉,当一吐为快,还是用‘愧悔’吧!”这份坦荡、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到了香港,介公不愿给港澳校友增加经济负担,执意不住酒店,于是我们就住到了校友陈喆家里。6月份的香港,天气炎热,室内没有空调,加上房间比较小,两位老人热得汗流浃背,陶军还风趣地说:“这不叫‘炎热’,应该叫‘温暖’。”这一语双关,把我们的感受转化为校友的热情。

介公一生清廉,5天的行程,只坐过一次公交双层巴士,其他全部是步行。离港时校友赠送了一只银制帆船作为留念,返校后,他立即上交给了学校。

介公生活俭朴,到香港时穿了一双很旧的皮鞋,据说是到朝鲜慰问时买的。到达香港后,皮鞋后跟的鞋钉冒出来了,走路刺疼,后来我用一块石头锤平了,他又继续穿着,事后他总夸我“修鞋技术”不错。在1989年初,他署名“新梅”将自己的储蓄全部捐献给学校作为教育奖励基金,也就是“新梅奖学金”。对此,我想到了那双老旧的皮鞋,不禁潸然泪下。

以上都是一些平凡小事,却见证了介公不平凡的一生,见证了他的高大。如今,桂子山上他带领的华师人培育的树木已长成参天大树,那就是他的身影。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