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方燕:百年学府的兰台“燕”
作者:编辑:专题编辑
发布日期 2018-11-30 11:28:32

改革开放的40年,我校档案工作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强基固体为己任,主动聚焦学校中心工作,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得到强化,实现了学校档案工作的跨越性发展。我校档案馆原馆长方燕以其执着的追求、卓越的成就、良好的口碑,成为百年学府档案人的突出代表。

一、结缘档案 渐露头角

1977年12月,身为装卸工的方燕积极应考,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27万大学生中的一员。1978年3月,方燕进入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1982年2月毕业留校工作,被分配到院办公室从事档案工作,与院办秘书汪海燕、外事办秘书花海燕共称院办春天飞来的“三只燕”。此时,学校档案工作基础薄弱,院办档案室只有三个“一”:一位档案专职人员、一间档案用房、一种档案(文书档案)。面对尚未起步的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背景及实践经验的方燕迎难而上,积极向同事与同行请教,从积存档案分类与编目工作入手,认真做好档案整理等基础工作。

1983年,方燕争取到参加湖北省档案干部培训班(文革后举办的第1期省档案干部培训)学习的机会,聆听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的档案专业课程,系统地学习了档案理论与实践知识,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业务理论基础。

 

1993年方燕在华师档案馆工作照

二、辛勤耕耘 走向全国

2.1设立综合档案室

结合学院档案工作实际,在院办张洪主任的领导下,方燕全面抓学院档案工作网及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逐步收集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等多种门类的档案,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业务规范,学院档案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加强人员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1987年,学校在校办设立综合档案室,方燕被任命为综合档案室负责人。

2.2扩充业务范围

为扩大视野,方燕带领同事积极参加湖北省档案局及省教委组织的高校档案协作组活动,并被推选为湖北省高校档案协作组长单位,负责组织校际之间工作观摩、学术交流、档案检查及在职培训工作,档案工作的辐射范围走出了校园。期间,她还承担了学校省干部培训班及中文系文秘班《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授课任务。

2.3 筹建档案馆

80年代末,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院校建立档案馆。方燕紧抓机遇,组织档案工作人员积极筹备建馆工作。由于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建馆工作很快得到了国家教委的批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华师档案馆成为国家教委委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秘书长单位,湖北省高校档案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并获得了“国家一级”科技事业单位称号。1991年,因工作业绩突出,方燕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于1993年评为副研究馆员。

 

1991年,方燕被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证书

2.4 拓展档案功能

1989年6月,在校长章开沅的亲自领导下,综合档案室积极与学校历史研究所合作,协办“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利用馆藏历史档案,举办华中大学史料实物图片展,受到与会中外学者的欢迎,为华师成为中国教会大学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1993年12月,方燕与章开沅等一同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办的“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华中大学档案在国内外分布情况简介》发言。

方燕积极致力于丰富馆藏,拓展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我校先后取回或复制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美国耶鲁、普林斯顿大学保存的我校前身中华大学、华中大学的档案,极大丰富了馆藏,正是这些档案为我校“校庆日”的确定提供了翔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1991年,方燕接待美国学者查阅华中大学档案

  

1993年,方燕参加“韦卓民学术思想研讨会”

     

1993年12月,方燕在香港参加“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国际研讨会”

2.5 组织档案编研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方燕与同事们大家积极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完成了一系列编研任务,先后编写了《光耀中华师范群英》丛书、《华中师范大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中华大学》、韦卓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及论文集,主笔《华中师范大学校史》(1至3章)、中国教会大学史系列丛书第3集《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馆藏资料》。

 

1993年华师校庆90周年方燕接待中外学者参观校史馆

三、南迁特区 高位嫁接

1994年6月,方燕调入深圳市档案局,方燕将已有的工作经验与深圳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担任档案管理处长期间,建立档案接收、管理、利用系列规章制度,组织市属单位首批档案接收工作。1998年深圳市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称号。1999年方燕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档案工作者”。2000年,方燕被评为研究馆员。

方燕在深圳市档案局工作照

2004年6月,深圳市档案馆成立信息技术处,方燕被调任该处处长。期间,她起草编制了市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参与多项档案业务技术规范的编制起草工作,组织实施了集成办公、立档单位档案管理、城建档案管理、地下管线等多个系统的研发、升级和安装培训,组织并实施馆藏档案目录机读化及内容数字化工作等,其中“深圳数字档案馆系统”获得国家档案局2008年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方燕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为深圳市档案局基础业务工作及档案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辛劳和汗水。

方燕获“档案科技发展重要贡献者”称号

四、情系母校 砥砺同行

虽然离开学校多年,但方燕时刻心系母校档案工作。2012年8月,方燕专程到大理喜洲镇探访华中大学抗战迁滇校址,并撰写《华中大学抗战迁滇校址探访》一文,为研究华大西迁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支撑。2013年10月,方燕回校参加110周年校庆活动,撰写的《与母校同步发展的学校档案工作》完整地再现了学校档案的发展历程。2017至今她曾前后三次向母校档案馆捐献其收藏多年的档案法规汇编、著作文集、编研成果、图册刊物等400多册,并应邀回母校档案馆介绍工作心得,为学府兰台建言献策。

方燕为我馆介绍深圳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并赠书

方燕的档案工作生涯,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档案事业再次起步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干一行,爱一行,近30年来,在方燕的辛勤付出与不倦探索下,我校档案馆和深圳市档案馆从档案基础业务起步发展成为在业界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档案馆。方燕也从一个外行转变为档案领域的高级研究员及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方燕用自己将近全部的职业生涯,阐释了改革开放的精髓: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