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不同于刚入学时的新鲜感,我感受到的更多是迷茫。它迫使我在难以辨别方向的迷雾中,叩问内心,做出遵从自我的抉择。
从大一开始的一整年,我都在其他的校园媒体工作。除了推文的撰写和排版以外,我还需要承担电话接听、资料归档等琐碎的工作。虽然工作内容有些繁复,但在那里,我遇见了志趣相投的伙伴、耐心引领我的前辈,一切都是如此和谐美好。但是,三月时同伴们的相继离去,让我从美梦中猛然惊醒。以此为契机,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想要获得什么?”。一次同部门老前辈的谈话,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内心——自己参加学生工作的初心,是锤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许我需要去找寻与自己的专业更加相关的工作。
除此之外,学生工作和我的学业经常发生冲突,而那时的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不定时出现的工作任务挤占了我的学习时间,突然弹出的工作消息时常让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面对这些,沉下心来认真地听完一节专业课,对我来说竟然成为了一种奢侈。期中周、期末周来临,各种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剪辑作业都堆积成山,兼顾学生工作更令我手忙脚乱。六月份的期末成绩单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只能这样了吗?我为什么这样选择?”,在迷雾中,我无数遍这样拷问自己。
有时,人的成长就在一瞬间;在那一瞬间,我终于做出了抉择。
我退出了两个部门,纠结的内心在收到前辈“只要你考虑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我们都支持你”的消息后瞬间释然;我终于遵从本心,去追寻自己当时真正想要的。退出部门的十多天后,我去参加社会实践,去做志愿服务,去采访写稿,去尝试一切我想要尝试的事情;而从前因为忙碌的工作而潦草应付的课程作业,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井井有条地完成。
“四月的雨,会带来五月的花。”当我真正开始探索,去体会不一样的风景,我得到了我18岁这年,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大二上学期,我参与了华大融媒学生记者团的秋招,再次来到一个新的起点。起初我也是纠结的,对于大二的我,这会不会太晚了?关于加入学生工作部门的建议众说纷纭,有的人甚至已经列好了大学四年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的表格。但是,父母的一句话消除了我的疑虑:“想加就加嘛,现在还早,大胆尝试!”
想做什么,直接去做!去参加运动会,去看音乐表演,去做一切当下想做的事,别让年纪限制住自己探索的脚步。在迷雾中摸索前进还是停滞不前,取决于我自己。此刻,我的答案是——既然前路难以看清,那就遵循本心,向前奔去。
后来,我成功进入了华大在线训练营和官微训练营,我又一次面临抉择——是待在先前的舒适圈做推文,还是挑战自己不太擅长的写稿、采访领域?这一次,我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或许是在年初经历的那次内心挣扎带来了成长,我毅然选择遵循内心。在华大在线,我第一次独自去采访,和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运动会的日子里虽然忙碌,但是也很充实。冲破自己的舒适圈,在尝试中,我不断挑战,不懈追寻。
这一年,我经历了太多次迷雾中的抉择,也在其中慢慢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和遵从自己的本心。新的一年,我愿意继续大胆尝试,冲出自己的舒适圈,做一个在大雨中狂奔的人,也许有时横冲直撞,但胜在果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