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先知,做开盲盒的人
作者:范一宁编辑:高悦
发布日期 2024-03-30 21:11:27

他总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先知,过着一眼看穿的生活。是一颗石子,无论怎样挣扎,都裹挟在洪流中,无法摆脱这股强大的力量。又像一个被程序编写出的格式化的人,待办清单上的每一项都乏善可陈。可是,预言家会因为自己的预言而提前洞见未来,从而享受这个世界。

那自己呢?大概是一个不合格的预言家。

他望着镜子中的自己,那双曾经清澈的双眼,那双曾经装满山岗微风、谷底溪涧、一米暖阳的瞳仁,如今布满血丝,疲惫的神情显而易见。他不禁问:“这是谁?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他开始怀念过去,怀念那个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自己。那时的他,会对一片落叶、一滴晨露感到惊喜,会对偶然吃到的美食充满热爱和感恩。人都是会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他也不例外。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也可能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麻木——太多原因使他对生活的热爱消弭了。最后,美好的感觉似乎都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疲惫和冷漠。

他决定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

他开始尝试各种方法,试图从格式化的生活中抽离,打破囹圄,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他开始冥想,试图在无边的静谧中倾听内心的声音;他开始阅读,试图从书籍的山海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他开始旅行,试图在陌生的他乡中找回迷失的自我。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生活中的忙碌和压力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他会变得格式化,为什么生活会变得如此忙碌,以至于他几乎失去了热爱美好的能力。

一次偶然,他百无聊赖地打开一本书,那本书将社会现象具象化了。书里有一个雪白的象牙塔,象牙塔中的“人”,像幽灵般漫无目的飘荡,由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他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格式化。程序植入他们的记忆,他们为了适应这个象牙塔中的社会,为了“合群”,为了跟上大部分“人”的节奏,不得不忙于完成清单上的学习任务,忙于交际,以至于忘记了和自己和解。这不只是一本单纯的书,更像一个具有转折性的事物,它是一种标志,一种启发,一个生活态度转变的开始。

他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要想找回真实的自己,首先要不去在意社会的束缚,不去将他人的眼光想法奉为圭臬,听从本心,去寻找那些被遗忘或是被忽略的美好。

他开始尝试放慢生活的节奏,去感受每一天的煦日微风,去细嗅路边野花,去和别人分享真正走进他心里的、让他触动的小事。

不去管他们耐不耐烦,爱听他就分享,不爱听他就自己消化快乐,期待下一次遇到的小确幸。他开始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任务,把时间留给自己,留给丢失的自己。

渐渐地,他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松弛感,他如释重负。原来,生活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更是在一次次追逐的过程中欣赏到不期而遇的美好风景:今时的灿烂晚霞,天边的夕阳余晖,书中鲜活的角色,被风裹挟来的花香,抑或是品尝美食得到意外之喜……

突然意识到什么,他笑了出来:“像是在开盲盒,这样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他牢牢抓住了自己的灵魂——被忙碌的自己落在后面、没有跟上的灵魂,他邂逅了那个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包容一切可能的自己。他明白了,生活并不在于忙碌地追逐,而在于用心去感受每一刻,去欣赏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井然有序、窗明几净、树阴照水、小荷露尖角。

他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他相信,只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人每一个事,总会给他带来无尽的惊喜和美好。

于是他的生活从先知变成了开盲盒,他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惊喜会在哪个犄角旮旯等着自己。

这就是他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一个关于先知学会开盲盒的故事。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