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
作者:洪臻祎编辑:王丽婧
发布日期 2023-02-12 22:17:51

“来,过来拜拜,先来拜天公。”

大年三十除夕夜,电视机里春晚的歌舞声在屋内飘荡着,窗外的烟花噼里啪啦的声响远远近近地回荡着。搬来高脚的大餐桌,摆上专用来拜天公的香炉,两侧放上能彻夜长明的红蜡烛灯,再缀上两个小菠萝;桌上对称着铺开零食瓜果,端上炸好的五香条,还有大块封肉,再一只整鸭、一条整鱼;最后呈上“大礼”——炸枣和发糕,除夕夜的贡品就准备妥当了。

我家祭拜天公时按规矩朝着窗外。母亲抽出三根香,让我用烛火点着,恭敬地对着窗外拜上一拜,祈求天公保佑来年顺利。窗外的黑夜被烟火照得澄澈,火花映照在潺潺溪面上。我双手持香,略微低头,将它们抬至与额头同高,心中默念着吉祥话与祈愿,郑重地对着窗外的天公拜了三拜。

细细的白烟从我手中回旋着上升,消散在湿润的空气中,我将那三根香插在陈年的香炉中。香灰随着星火的移动慢悠悠坠落,再缓缓发出一声轻轻的响动。于是我又双手合十,躬身拜了拜,才从桌案前离开。

其实,对于闽南地区的人来说,正月初九才是拜天公的大日子,因为这天是天公的“生日”。小时候的我在农村过春节时,曾见到过拜天公的大架式,祭品种类丰富自不必多说,让我尤为难忘的是那一串串的鞭炮声。红艳艳的碎屑和浓浓的尘埃在空地中炸裂开来,人们挤在空地边缘和二楼阳台上,一边觉得吵闹,一边觉得热闹,闹哄哄地围观了一阵,直到烟尘散去还三三两两地在周围聚着闲聊。

不过,在除夕夜拜天公也是很重要的,拜完天公后,还需要再拜家中神灵和祖先。在我家中,佛龛的位置正对着大窗台,因此除夕夜的当晚,拜完天公后,往往是我和父亲一齐将那祭拜用的长桌抬起来,掉个头,挪向靠近佛龛的位置。这就算准备妥当了。

先拜神灵,照例是每人三炷香,再恭恭敬敬地插在平日祭拜用的香炉上。我家佛龛中供奉的三位神灵分别是观音、土地公和三忠王。三忠王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忠臣的合称,我家中的这尊三忠王神像是张世杰,而承“三忠王”香火的祖庙就在古同安,也就是我的家乡一带。

拜神灵也是闽南一带的老传统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佛龛,用以供奉神灵。家中常备的除了逢年过节需用到的蜡烛、金纸、烧金桶等,因平日里也常烧香拜神、求问神灵以得心安,还备着一对红色圣杯,也就是圣筊,掷筊以观吉凶。当然,闽南地区拜神的风俗不仅体现在各人家中,也体现在大大小小的寺庙中。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山多,山中寺庙也多,因此,节假日里,登山拜神是福建人一种普遍的休闲项目。我印象较深的一次爬山访庙是去大轮山梵天寺,穿过香火萦绕的长廊,房间内的罗汉像怒目慈眉,在山雨过后的清爽夏风中,庙内安静而有序。

拜完神灵便是拜祖先。往往是在佛龛旁设一牌位,上书祖宗纪念日,通常是祖宗忌日,并另设一香炉。在除夕夜祭拜时,同样也是每人三炷香,许愿求保佑。

我曾见长辈在那小小的牌位前双手合十,嘴里絮絮叨叨地小声念着,大抵是在说家中的近况,或是家里最近的喜事。他们的表情平静而又安然,是那种一家人下午坐在茶几边上泡茶闲聊时会有的神情。

上完一轮香,除夕夜里的“拜拜”便结束了。夜色渐深,各人回房睡觉,家中灯具全关,只有长桌上的两盏红烛灯彻夜长明。当然,辞旧迎新的任务却只完成了一半,毕竟新年还没正式到来——

“明天早上早点起床哈,早点起来拜拜。”

哈哈,是的,大年初一的清晨,我们还是按照这祭拜的顺序再来了一轮“拜拜”。但我却不觉得繁琐,毕竟在这小小的家中,“拜拜”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更是我们的心灵寄托之一。我们站在香炉前,对着天、对着神、对着亲人,用自己的真心祈求平安喜乐。我们不是在寄托于信仰,而是寄托于那传承至今的、使人心安的“习俗”。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