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拒绝“伪合群”,但并不孑然
作者:崔紫茵编辑:邹媛奕
发布日期 2022-11-05 11:07:54

若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伪合群”时刻都在上演:放弃原有的计划和朋友“开黑”,因为看到大家都得出同样的答案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明明对大家谈论的内容不感兴趣却花很多时间去了解他们的话题……因为害怕落单,我们想尽办法跟身边的人抱团,为了所谓的合群而去勉强自己做一些不必要的甚至讨厌的事情。可是除了一时的归属感,我们得不到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收获和自我提升。就像曾在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话所说:“每天身处喧嚣,却无比孤单”,最后我们能得到的的只有充斥内心的空虚和无奈,以及勉强自己过后的不甘与失落。

可我们为什么还是会努力想要以抱团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合群”呢?

也许是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精神需求的误解。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的第三层需求是社会需求,即对爱与归属的需求。进入大学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适应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新环境,对归属感的需求尤为强烈,因此常常会去盲目地抱团,以为自己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容得下自己的群体,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个群体就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渴望拥有归属感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将对归属感的需求转嫁到对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群体的依赖上是不理智的,这样只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迷失自我,最后剩下的就只有疲惫而又乏味的生活和日复一日不断加剧的精神内耗。

那么“合群”到底该如何定义呢?

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奇妙体验:拥有几个深交挚友,做任何事情从来不会刻意为了“黏”在一起而增加不必要的等待,而是各自有所计划。但当其中任何人有任何想法时,我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彼此,然后聚到一起互相倾听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歧见,但大家又都能秉持一种“虽然我不赞同,但我愿意尊重你的意见”的态度,让每个人都有勇气继续思考和表达。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合群,不需要抱团,不需要占有对方的时间,因为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把彼此放在自己的心中,大家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也能保持独立,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人需要的和维持的也正是这种友谊:谁也不需要刻意追求群体,但最后都可以很自然地走到一起。

常常会向“伪合群”妥协的人,在尝试融入大多数人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从来都是空虚迷茫的,不敢有自己的主见,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该如何拥有主见,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但是当经历过不一样的“合群”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害怕独自一人而无奈叹息,而是会拥有一种久久难消,甚至历久弥强的归属感。

追求合群,是在精神需要指引下的正常行为,但真正的合群,绝不是盲目抱团,在自欺欺人的归属感中沦为平庸,而是不群而合——一种灵魂相依的境界:和三五几人,也许在空间上有距离,但思想上总是能碰撞,彼此交流时,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愿意倾听别人的内心。

所以,当我们步入大学后,如果还在为“害怕不合群”而徘徊难安,那么可以试着去放缓脚步,慢慢去寻找自己心悦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先学会尊重别人,接受不同,当我们最终能够和志同道合的人同频共振时,就会发现,拒绝“伪合群”之后的我们,并非孑然一身。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