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年的惊喜相遇
作者:范彦芳编辑:韩宇玺
发布日期 2022-10-30 20:48:15

“开馆啦!”我正好好刷着手机,一则推文突然蹦入视线。我好奇地点进去,原来是学校博物馆开放的消息。很早便听说学校博物馆已经开放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参观,今天闲来无事的我便想去一探究竟,亲身体验一下华师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我去的早些,博物馆里一个人都没有,偌大的空间只有我和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文物。在动荡的历史中,在更迭的朝代里,这些文物几经辗转,多亏有心人的精心保护,我们才能跨越数十年、数百年幸运地相遇在此。

博物馆内包含器物珍藏厅、钱基博捐赠厅、书画珍藏厅三个部分,共有540多件文物。我按照参观顺序,先走进了器物珍藏厅。展厅陈列了从石器时代到民国间的各种宝物,包括石器、青铜器、瓷器、造像等。我驻足在一个佛教造像旁,被它的高大的身形震撼。隔着玻璃我清楚地看到造像上附着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部分地方还有些许破损,这个饱经沧桑的佛像做出打招呼的姿势,赤脚站在莲花座上,平静而安详。那精致的花纹、密集的佛珠、分明的棱角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只是一座冰冷的塑像,但其身后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佛教文明似要呼之欲出。

离开器物珍藏厅再往前走便是钱基博捐赠厅,顾名思义,这个展厅内的物品大都是钱基博先生生前捐赠的。钱基博先生是华师博物馆的最初筹建人,他慷慨地将自己的许多藏品捐赠给学校用于建设历史博物馆。正是由于这位先生,如今我才有幸站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文物。“钱基博,古文学家、教育家、钱钟书之父……”视频里充满厚重感和历史感的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散开,好似被石子惊扰的湖面,泛出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声音回荡在展厅,仿佛循循善诱的老人穿过时光隧道缓缓带我走进钱先生生活的年代。展厅里陈列着钱先生亲笔撰写的《捐赠文物登记册页》《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赠品说明书》及捐赠的印章、砚墨文具、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座根据钱基博、王自申先生等铸成的铜像,他们端正地围坐在长桌旁,神色严肃,似乎在商讨着什么大事。钱先生手持拐杖,身着灰色长布褂,浓密的白色胡须已到胸前。“白头忧国输忠悃,青简明经指要津”,钱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忧国忧民,斯人已逝,可风骨犹存。

在往里走便是书画珍藏厅了,里面有唐、明、清等各个朝代的书画作品,书画内容也很丰富,有敦煌长卷、人物画像、山水画卷等各个种类。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几幅写的工工整整的楷体书法。根据上面的内容我判断是雨湖书院的史学考试试卷,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考生姓名和名次,这几幅便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作品。那仿佛印刷上去的字迹干净工整地躺在试卷上,我一时间想到自己写的字,便羞愧至极,内心对古人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梁启超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仔细看那几幅字,笔锋凌厉、笔墨横姿,虽不如草书隶书般肆意张扬,但端庄豁达,雍容大方,尽显中华书法文化之风范。

不知不觉,我已走到展厅尽头,转身回望,玻璃柜内的文物正安静地沉睡着,像我刚来时的模样,它们在束束灯光的照射下被展示在人们面前,供人们欣赏和考究。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见证着数百年来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穿越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与21世纪的我相见。在和它们相遇的时间里,我忘记了时代的更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我趴在展柜上贪婪地呼吸着几十甚至几百年前的气息,想要将它们吸入心魂永久珍藏。博物馆像杠杆一般连接了古今,打通了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历史隔阂,让后人能够透过文物表面窥见当时的文明,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看着这些精美的文物,我无限感慨于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在科技落后的年代,他们到底是如何创造出这么精致的物品?在欣赏和敬仰之余,研究他们的成就并为我所用,我想着这也是博物馆的另一价值所在吧。

临走前,我特地在前台签上我的姓名,作为我来过的印记。展厅里的文物们,不知你们曾记否,有一天,我和你们在此相遇。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