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勃发 精神之奔放——游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作者:陈菊先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5-02 14:16:21

创造之勃发

走近剑桥大学,不禁想起徐志摩在90多年前描叙的剑桥天然景色和他所知道的学生生活。现今剑桥大学809岁了,你的模样依然是徐志摩笔下之美吗?

剑桥大学有31所学院,我们穿行其间,进入蜚声海内外的国王学院、三一学院。踏入他们的院门,欧式校舍呈U形合抱着一块宽阔的草坪,似织锦,迎向我们。国王学院教学楼后还有一块绿茵茵的大草坪延向康河边。你站在任何一方凝望,都会涌动着似画似音乐之景。徐志摩说似画可比柯罗的田野,似音乐可比肖邦的夜曲。专家评,肖邦的夜曲弥漫着浪漫气息,有着独特的气质。高贵优雅,意境浓密,情至万象,诗般的梦幻沉思。寂静幽澜,透明而干净,浓郁而热血,充满勇敢与力量。柯罗的风景画展现了自然的灵性,诗情画意,幽静神秘;展现了葱茏田野的美妙动人,扑面而来的清新和优雅。其喻之确切,展现了剑桥的自然人文之景,一种远离喧嚣尘世的优美,宁静和调谐。在这优美,宁静,调谐的氛围中,有多少人的灵性自由迸发燃成创造之火。这大概是剑桥大学能在许多领域出类拔萃,星光灿烂,巨擘光耀史册的环境因素。我耳边响起称颂之声,剑桥开启了人类的近代科学,是人类20世纪科技之火的火源。我眼前闪动着影响世界进程的耀眼之星:三一学院的弗兰西斯•培根、牛顿、拜伦、达尔文、斯托克斯、麦克斯韦、维特根斯坦……国王学院的凯恩斯、图灵……

三一学院中,培根,他提倡的新方法,使人类藉此树立起自然的合法权利。他的著作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指针,保护着人类的经验领域。牛顿,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拜伦,他是追求政治自由的象征。达尔文,他的学说奠定了《生态学》的基础。马克思拟将英文版《资本论》题献给他。斯托克斯,他是大地测量学的先驱。麦克斯韦,他对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都做出了带根本性的贡献。他的名声仅次于牛顿。作为电磁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的应用为人类带来了便捷的动力和光明。没有他,我们不可能进入到电气和互联网时代。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奠基人。

国王学院中,凯恩斯,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之一,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他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他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图灵,开拓了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科学之父。为纪念他在计算机领域奠基性贡献,世界性的图灵奖创立。这是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自诺贝尔奖设立(1901年)以来,剑桥有近100人的获得者。20世纪的人类科学有一半与剑桥有关。

短暂的校园之游,我看到的是造就人才的质量标准及人才造就的因素。人们期盼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造福国家、人民、世界,能影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期盼人才造就方法的生态和合作用。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育才经验,我似乎看到他和他女儿徜徉在剑桥大学校园内的身影,聆听到父女俩心灵世界与校园自然人文世界的对话和交流。

精神之奔放

牛津大学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大学,遗憾的是只能外观。它没有校门围墙,38所学院,修院式建筑,中世纪的四合院,叙说着900多年的建校史(约建于1167年),错落有致融入牛津,构成牛津大学城。我行至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前,驻足良久,思绪翻滚。她建成和发展的故事让人感动感慨难忘。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一场大火后面临着重建。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托马斯•博德利(Thomas Bodley)欲建被毁图书馆,其事迹被载入史册。他做过多年外交官,出使欧洲各国。他与莎士比亚、培根同时代,处于人文教育鼎盛,面向海洋发展,岛国民族特性确立,走向欧洲强国的伊丽莎白时代,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在他身上,人文主义的思想同果敢的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598年53岁的他回到母校,献出家财,奉献所剩余生,呕心沥血,以创造精神,经过将近5年,新图书馆于1602年在旧址上建成。他临终时还把大批遗产和大片土地留给牛津大学,作为该馆今后的发展经费。

博德利在不断扩建或建新馆中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精神,使得该馆走着一条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持续发展之路。该馆的藏书数量之多,类型之多,语种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地域之广,保存质量之高,管理之独特,可以说这是一座伟大的图书馆,心灵的圣殿。她所保存的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她是人类集体的记忆库,是人性的备忘录,是族群和传统的储藏库,是一座为未来奠定了知识基石的宝库。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上,她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研究资源的中心。如中国珍贵的图书、文献在这里就有几万册。最早记载钓鱼岛的中国史籍影印本就保存在该馆。他们还能用中国古代修复图书的办法来修复中文古籍,修复出来的图书与原版书近乎一模一样。

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首先是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这座图书馆就推行了这种精神.他们的编目先进,借阅便捷,阅读环境四季恒温、舒适、赏心悦目。他们的学生在图书馆渡过的时间一般会超过在课堂听课的时间.这座图书馆就是学生思想驰骋的天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几位大家,年轻的钱钟书、王佐良、吕叔湘留学于牛津期间,是这里的常客。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的每一札记,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教给人怎样去读书,怎样去做学问。全书引用了古今中外近四千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该书内容之广泛,涉及了文史哲几大部类。得益于这座图书馆的钱先生将这座图书馆不按发音直译成“博德利图书馆”,而是译为“饱蠹楼”,可想象出当年钱先生眼睛闪着光手持铅笔做笔记如同书虫饱览的形象。

博德利图书馆在持续发展中,流传一段佳话,一段以保护牛津地面上文物、守护城市文明为前提来规划新馆建设的佳话:新馆未拆迁地面上的任何一幢旧建筑,而是在图书馆原址地下纵深处开掘延展,修建了一座可直通相关院校的巨大的地下藏书库。

作为历史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文化名城,牛津处于威尔河和泰晤士河交流之处,绿树鲜花簇拥,各有特色的古建筑完好地保留,人称英国建筑史博物馆。二战时期,牛津被德国纳粹看中欲作为英国的新首都而幸免于轰炸。博德利图书馆建成的地下书库不仅深藏着海量的精美的珍稀的典籍,还收藏了很多从伦敦转移过来的珍贵书籍。博德利图书馆在城市建筑与校园发展关系处理上的智慧思考值得赞许。

画外之音

行文至此,传来霍金离世噩耗。这个在宇宙学研究领域有着开拓性建树的传奇科学家和精神领袖,本科就读于牛津大学自然科学系,攻读数学与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则是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以后毕业留校,直至走完卓越的一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人类贡献出如此多引领世界进步的杰出人才。

搁笔漫步,遐想联翩。我似乎也看到了中国“双一流大学”还教育之魂,回到教育根本,取众家之长创新,阔步前行的世界形象……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