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青年:身着古人衣 究其内在韵
作者:程佳维编辑:李牧
发布日期 2017-11-28 23:08:00

文/程佳维

9月17日,卿衣汉服社换届后的第一次汉服形制自主研讨会在图书馆403召开,主讲是现任社长杨铭。她穿着浅绿色的交领半臂上衣,搭配一条粉色的褶裙,边拿着笔在屏幕上圈点涂画,边仔细地比照着现代汉服体系表,从内到外,从头到脚的给在场仅有的七名听众讲解着。

她的讲解会不时被打断。在一些争议性的汉服问题上,大家总是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没有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就不能仅靠壁画和陶俑想象。” 杨铭说。在她看来,已有十多年历史的汉服复兴运动的起点是复原,这也是其后来发展的基础。

对于汉服,杨铭执着于它的版型和“山正”(意指原创与抄袭),为了弄清襦、袄、衫三者的关系,她会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出土报告,而像她这样刨根究底的人并不多。“ 更多的都是第一眼觉得很好看就喜欢了,不会太在意它的形制合不合规范、版型设计是否有文物依据。” 杨铭说。

每次招新,汉服社会通过各种好看的汉服和周边展示吸引众多新成员加入,“很多人会在后面慢慢退出,但也有人会在了解之后更加喜欢汉服。”成员刘程程说道。

作为一个小众群体,汉服青年们在抱团取暖的同时也面临着分道扬镳。有的人孤芳自赏,一路循着自己的本心走下去;也有人因同袍之交而愈发热爱,会联合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将汉服做成小事业。但无论何种选择,汉服都会带给他们独一无二的体悟。

“不必在乎旁人的眼光”

杨铭说,她穿着汉服干过的最好玩的事儿就是去东湖骑自行车。穿着宽大的马面裙并不适合骑车,但杨铭感觉挺好,“选那种没有链条的就好,不会不方便的。” 她觉得如果把汉服定义为传统服饰,就需要它出现在日常生活里,而不是让它待在博物馆里。

因此在汉服社聚餐吃火锅的时候,杨铭也习惯穿汉服。在周围人看来,这不免有些格格不入。但在她看来,自己只是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而已,没什么奇怪的。很多时候,她也会选择混搭,“日常生活还是以方便为主,而且我们穿汉服并不是为了cos古人。”杨铭说,“我希望汉服只是汉服,不要赋予它太多特殊的内涵。”

杨铭希望能把汉服穿出时尚感,她尝试过不少搭配,例如把单层的衫子当衬衫穿,外面搭配毛衣或者风衣。“当然在一些较为传统的正式场合里不会混搭,这是对传统的尊重。”杨铭说。

(图片由朱严提供 图中服饰为宋制褙子)

而对于朱严而言,选择混搭主要是因为没有勇气穿全套,特别是当独自一人穿汉服时,他通常会选择短款汉服上衣——夏天主要是棉麻的半臂;秋天,则是襦加褙子的套装,搭配普通的牛仔裤。 “毕竟一个男生穿裙子走在路上,总归有些奇怪。”

第一次穿汉服时,朱严感觉特别好。他很喜欢这种依靠系带和腰带穿衣服的方式,更着迷于汉服带给他的那种内敛含蓄之美,“每穿上汉服,就感觉回到了那个风雅的年代。” 如今,朱严已经入手了五件汉服和一件汉元素时装(融合汉服元素的时装),在和同袍们出游时,也习惯了穿全套汉服,“在慢慢适应,不去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和朱严不同的是,肖瑶一开始就很少去在乎旁人的眼光。“最开始我在寝室或者楼道里穿着长衫走来走去时,同学们都会觉得很奇怪,但后来慢慢习惯也就好了。”人如其名,肖瑶有着自在洒脱的性子,喜欢中国风,梦想是拥有一座古代庭院,“我就着一身汉服住在其间,闲来无事便吹曲或看书”。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