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标:“孺子牛”的半世耕耘路
作者:施丽英 余竹韵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05-30 12:27:00

    与时俱进的开拓者:“华师一定要拥有一席之地”
   
    与同窗邓宗琦一样,1986年,孙启标离开了站了将近30年的讲台,走上了学校的管理岗位,任职教务处。他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像孺子牛般辛勤地耕耘。

    上任之初,孙启标就遇上各种困难:专业太少,缺乏综合实力。当他向教育部工作人员说起华师,被误认为是“华东师范大学”时,更加深了他要改革的信念。不发展专业就没有立足之地,我们要打造属于华师的影响力。面对严峻的现实,时任教务处处长的他坚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华师一定要在高等院校中拥有一席之地”。

    此后,他常常奔走于华师和国家教育部之间,申请设备、争取办学资格……他忙的废寝忘食。他不辞辛劳奔波着,将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没有发展经费,他硬着头皮向财务处借,为学生购买了16架钢琴;没有教室,他划出露天电影场旁边两栋不起眼的平房;琴房不够,他将两栋平房分成一间间为隔间;不懂音乐专业管理,他向武汉音乐学院“借”来系主任...连一卷卸妆用的卫生纸他都要提前在设备处打听好,使之落实。

    几年后,校园里院系多了起来,华师的影响力也一步步扩大了。
 
    兢兢业业的孺子牛也有“横眉冷对”的一面。某段时间,学生抱怨食堂供应饭菜不力,下课来不及吃饭,并且导致有的老师为此提前下课。出于对教学质量的考虑,孙启标在开会时直接批评了有关部门,一听到还没落实,他急了。每天中午11:00到12:00,他都风风火火地和教务处人员一起去食堂,就这样踩点了一个月,如实记录食堂开饭时间和打烊时间,得到了“铁证”后才罢休,让事情最后得以落实。
 
    期末考试,他对迟到的教师予以全校通报批评;电教设施损坏,他和职工去每个教室巡查记录,确保学生使用方便;在职期间他严整内部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都是他一手制定,并严格督促实行……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行动得罪了不少人,但人们却都说他没有“坏心眼”:敬佩他的“铁面无私”。
   
    孙启标有自己的底线,平常各类院系举办的活动,除了自己下任的系,一律拒绝参加。他说:“身在管理岗位,不能整天处于交杯换盏的物质生活中,管理职位固然需要人际交往,但是干实事更加重要,也许这和我出身数学系有关,数字、公式造不了假,我一直认为只有踏踏实实才能出成绩,仅仅浮于表面是不行的。”

    在做管财务的副校长时,他记几个大数字,头尾相加,再混乱的账也能报清。一片赤心向管理,他也没把教授职称的名誉放在心上,只专攻于眼前的事。他在任期间,华师的院系得到广阔的拓展,电教系、音乐系、美术系等一手筹办起来,从一所师范院校逐步走上了综合办校道路。他用兢兢业业的行动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践行着“与时俱进”的理念,让百年华师有了如今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半个世纪过去了,学在昙华林,教在桂子山,孙启标在华师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年华。如今,华师建校110周年之际,古稀之年的孙启标谈起数统学院、谈起华师,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学校目前在对外交流发展等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是在发展外延的同时还应做好内涵的发展,内部管理还能做得更加出色。只有内部扎实了一切才有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学生走出学校能够站住脚才是华师最大的财富。”孙启标关心着这座播撒半世辛勤的桂子山,为它的迅速发展感到欣慰,也为未来华师勾勒了一幅美好蓝图。 
(编辑:张嫣然)

上一页 [1] [2] [3]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