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标:“孺子牛”的半世耕耘路
作者:施丽英 余竹韵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05-30 12:27:00

    三尺讲台丈量30载:“教学不能忘学习”

    初来桂子山,留校的他首先当起了助教,为学生批改作业、上习题课,答疑解惑。第一次上讲台时,孙启标兴奋又紧张。“数学本身就是严格的东西,要讲道理的。”

    在课前,谨慎的他将自己的课安排在老师之后,把自己的教案交给老师修改,听过老师的课并改进教案后,才走上讲台。“学生们也比我小不了多少,刚开始生怕有差错。”面对着台下数十张年轻面孔,孙启标第一次感到讲台对于一个老师的分量。

    他积极向其他老师求教,孙启标回忆,教“中学教育法”的陈子明老师,教法十分有趣,他向学生解释吻接原理的时候打比方道:“勺子为何不做成方的而要做成圆的?不成圆怎么将碗挖的干净?”诸如此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原理的本质并铭记在心。他也吸取学习了这种教学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当时的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互相讨教,不亦乐乎。他的辅导老师杨善基作为政协委员上京,回来的时候竟为他带回来困难时期万分珍贵的一斤白糖,令他至今难忘。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让学生感兴趣是孙启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他常常备课到深夜,力图使课案更加可感、形象。想要展现抽象的思维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因此他便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比如数字1的解释,他会选取许多实例,吃1张大饼,养1只羊等来让学生逐渐形成数字1的概念。“

    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才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因此,他上课之前会反复思考、纠正思路长达4、5个小时。久而久之,他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开放生动,与学生融为一体。

    现数统学院院长何穗求学华师时,孙启标担任他的实辨函数老师。据他回忆,教学中孙启标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互动,能将深入浅出的将抽象难懂的实辨函数讲的趣味横生;在培养学生学风方面,他也态度严谨,对迟到早退的现象会严厉批评。
   
    后来何穗毕业留校,在孙启标身边担任助教,作为同事他体会到老师对身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爱。为了照顾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让他们更快适应岗位,孙启标想尽办法为他们争取到各个名校学习的机会,带着他们一起学习。
 
    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被调侃为“物廉价美,经久耐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孙启标曾被拉到牛棚劳动改造,作为数学系主任的接班人被批斗……多年来尽管拿着微薄的工资度日,但他从未想过要离开桂子山,离开岗位。

    文革结束之初,高考刚刚恢复,市面上考生辅导资料稀缺,孙启标带领系里的职工和同学勤工俭学,编写资料进行创收,他带领大家编写的资料一年的销量就达到了10万册。孙启标的学生72级的余世桂老师就是当年的一员,年近花甲的她至今想起还感叹“孙老师十分关心教职工生活”。

    “教学不能忘记学习”,这是孙启标送给青年教师的话,希望他们为教学投入更多,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教学态度。他用三尺讲台丈量了在桂子山上最青春的三十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