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肖博文:沿着兴趣的路走下去
作者:梁梦璇 刘晓寒编辑:周健
发布日期 2014-10-10 15:02:00

文/梁梦璇 刘晓寒

下拉鼠标,敲击键盘,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大片大片的英文,肖博文开始了他的工作。

手边摞着的几本厚厚的全英物理书籍,由于经常翻阅,纸张已经变得柔软单薄。

瓷杯内泡着的咖啡时常散发幽香,帮助他保持清醒状态去思考。

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很少变化,上午十点左右来到办公室,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结束工作,和研究所同样晚归的同事打个招呼,回到住处。即使是节假日也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在工作中。

Superman:将学霸进行到底

刚上初中,肖博文就对物理“一见钟情”,解开一道难题便能让他获得前所未有的兴奋。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基础,顺理成章地使他在高中加入物理奥赛,只是因为更难的题目他觉得“更有挑战更有趣”。1999年,凭借物理奥赛,肖博文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进入大学后,并未被自由的生活冲昏头脑,他很快确定了自己要出国深造的计划。于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便构成了肖博文的三点一线式大学生活。

“物理需要很多时间去思考,绝不仅止于课堂”,对于肖博文来说,学习已经充盈于他的课堂内外,常驻图书馆的他还被同学们称为“superman”。

肖博文对大学有着清晰的规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大二考过GRE,大三考过托福,之后便将精力全部投入至科研之中,本科就发表了5篇论文。最终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在美国的求学生活一开始并不顺利,虽然在国内已经早早考过了语言测试,但交流仍然是第一道难题。老师的英文授课模式让肖博文起初有些“水土不服”,可这并没有让他轻易认输,重启学霸模式,强迫自己和同学们交流,同时也抽时间在课下练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第一年在高压状态下拿到了全A的成绩。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硕博,肖博文面临两个选择,去俄亥俄州,或者去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权衡之后,虽然来自俄亥俄州的邀请可能更有利于肖博文的发展,但面对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他最后选择了加州的明媚阳光。

“不会后悔做出的选择,因为你也不知道选择另一个会发生怎样的事情,结果一定比现在好吗?”他这样解释。

也正是在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肖博文遇见了现任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的王新年教授,他的能力给王新年教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王新年说,做理论物理时,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肖博文总是更容易发现问题,良好的数学基础也大大减少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他会在学术讨论上发觉讨论者的观点有问题时当场提出,将这个问题问到底,也会在日本的一次会议上,因为收到对方观点的启发立刻去拜访,两人合作半年内就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发出了论文。

肖博文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收到王新年诚恳的邀请,也最终决定回国,来到了桂子山。“研究哪里都可以做,不过我再也忍受不了美国的食物了,我还是回国吧。”肖博文笑谈当初的决定。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