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也需要被“看见”
作者:华轩编辑:
发布日期 2023-05-25 16:05:31

甘肃敦煌藏经洞数字化复原藏经洞实体与所藏文物,让公众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邀请观众体验沉浸式表演活动,在亲身参与中领略千年历史文化;上海博物馆首次全天候开放艺术展览活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观展需求……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文博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化魅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博物馆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不过,有一类博物馆通常“养在深闺人未识”,那就是深藏在各大学府的高校博物馆。

根据媒体统计,我国高校博物馆总量已有400多家,有更多学校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场馆甚至是打造集群。不过,与此数字形成对比的是平均每馆5万人次的年观众量,以及70%以上机构年举办临时展览次数的不足。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要讲好文物故事、用好新兴技术、建好教育机制,让高校博物馆焕发勃勃生机。

讲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才能使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有效载体。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加强文物本体的深入研究、深刻阐释,讲清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挖掘并拓展文物背后的丰富内容,加强对文物故事的艺术加工与创意表达,讲明其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内涵。

用好技术,让场景“动起来”。从静态文物陈列到动态影像呈现;从平面展陈到多维空间拓展;从实体展示到虚拟互动体验……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不断融合高科技元素,让文物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在此基础上,高校博物馆也要注重科技性与人文性的深度融合,避免片面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时,加强对藏品、观众及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数字博物馆体系。

建好机制,让教育“融进来”。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既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之责,又担负着宣传教育之任。一方面,要擘画馆校合作“同心圆”,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使博物馆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另一方面,用好馆校交流“工具箱”,通过双师课堂、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使学校也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博物馆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也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如何用好这本“书”,使其成为一所大学、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尤需深入挖掘其丰富文化内涵。让文物与文化交融共生,让文化与观众共鸣互动,博物馆必将在文化长河、时代脉动中保持强大生命力。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