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社会亟须走向能力社会
作者:张紫微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2-06-24 15:33:18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公示名单引发热议。名单显示,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几乎全部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博士的比例更是高达95.8%。

从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任教,到硕博毕业生涌向县城,近年来相关新闻屡见不鲜。不可否认的是,学历已然成为社会构成和个人发展的必要衡量指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此而引发的应试教育、高学历消费等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笔者以为,应从个人、高校、公众三方面着力革新观念,不断克服学历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首先,学生个体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当前,一些学生中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发展、仅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趋势。当代大学生要大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积极培育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心态,认识到个人的择业行为既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其次,教育系统应建立多元的“评价观”。各级各类教育系统要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错误导向,建立促进和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将教育评价与我国的发展、时代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将教育评价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最后,社会公众应更新陈旧的“人才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学习型社会观念的传播,新时代的人才应当是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是“德才兼备、才能杰出”者,而非是仅有高学历的人。要淡化硕博生身上的“标签”,将其视作普通劳动者的一员,从能力和个人意愿上来评价毕业生就业抉择的恰当与否,而非认为高学历学生必须从事某行业,与之不符就是“另类”。

本质上,“学历社会”是每一个高速发展国家的必经阶段。无论是硕博毕业生扎堆县城,还是海归入职中小学,种种现象均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唯有着眼于长远、立足于现实,学生以个人成长为准则,教育系统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公众以人才发展为出发点,多方合力才能推动“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

(作者为教育学院2021级研究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