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理应成为“家常便饭”
作者:熊雨婷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2-06-24 15:21:00

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正式课程。在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学生们必须学习包括“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在内的劳动技能。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近些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家庭、学习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将劳动教育独立为一门课程,有助于改变“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推动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

从微观层面来讲,劳动教育能够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青少年普遍出生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时代,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生攀比享乐的心理。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青少年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练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担当,引导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从中观层面来讲,劳动教育有助于弘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劳动的地位和作用渐渐被忽视,甚至出现了轻蔑、藐视、厌恶劳动的倾向。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广大青少年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体会劳动者的不易、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才能共同携手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

从宏观层面来讲,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必须从小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让青少年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多知稼穑农桑之事、多悟为人处世之道。唯有如此,才能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

(作者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