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拖延症拖累你的人生
作者:罗佳雨 苏高月编辑:康瑞昉
发布日期 2021-05-14 12:47:45

从“再等等”到“开始慌张”再到“啊,我来不及了”到终于赶上ddl后的“如获新生”,多数的大学生面对着生活众多的计划、目标、ddl,仿佛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研究表明,超九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有人像吃饭等日常的事也能一拖再拖;有的人再饿也“拖”不动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有时计划好要看书学习,突然想刷五分钟的微博、朋友圈,结果放下手机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永远不想干正经事,永远等待学习、工作开始的最佳时机,永远踩着ddl的尾巴完成任务。”在众多的ddl中,你拖延了吗?

拖延其实展现了一种很“丧”的状态。在正常的学习工作任务中,我们常常被明确规定了ddl,但是在ddl的前一段时间却无法约束、控制自己的行动,面对任务一拖再拖;甚至在我们刷手机时也会有拖延的现象。“字太多了,有空再看。”“这个资料有用,先收藏。”“那么冗长的内容,来个课代表总结一下。”等想法十分常见。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最终使人患上拖延症。拖延或许只是生活中的陋习,但是拖延症却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的一种行为状态,在可以预测到拖延会有严重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将已做好的规划向后推迟,这种拖延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主动推迟。拖延者希望尽快完成任务而又不会立刻去实施,会大大降低时间的利用率,从而形成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多数的人会因为自己拖延的行为感到后悔,之后会伴随着负罪感、焦虑、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严重者可能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状态。拖延症的背后,是当代青年浮躁的生活、学习之风,也是不断堆积的负能量。

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外界的诱惑密切相关,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在大学更加自由的生活中,青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等致使自己注意力分散的因素。如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时,却被某娱乐明星或娱乐新闻吸引,把找资料一事完全抛诸脑后;一条QQ、微信的信息通知就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大学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也阻碍了高效率的学习。有了更加自由的时间、空间,但是学习任务和压力并没有变少。正是多数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错误认知,从最开始便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变得愈加拖延。所谓“一时拖延一时爽”,但是一直拖延就只能承担拖延的后果了。

陈于清教授在《人格心理分析:我们为何总是拖延》中研究指出,拖延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性格慢热、优柔寡断、主次不分、过分追求完美等心理因素。上了大学之后,从对ddl的陌生到熟知再到恐惧,不是ddl变得更多,而是我们自己变得更加懒惰。从高三紧凑的生活节奏过渡到无人管束的大学,“不到最后迫不得已,就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多少大学生患上了“懒癌”,又有多少大学生为拖延症所困?其次,部分人对个人能力缺乏自信是导致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不断地推迟完成任务。如果个体认为回避失败动机高于追求成功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败,最终反而更加接近失败。

拖延成为了当下青年生活学习的重要表现,拖延症逐渐成为自己被ddl支配后的行为标签,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动力在逐渐流失吗?

做好自我管理、时间规划,是摆脱拖延症的第一步。近日“自律监督师”在网络走红,这门职业主要负责监督顾客完成各种任务,代价便是付出一定的金钱。个体通过寻找外在压力迫使自己不再拖延,这样或许有一定成效治疗拖延症,但是极度拖延的人也总会为自己的拖延找到借口。所以治疗拖延症之前,不如先多些反思与自律。曾国藩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计划清单表格、“四象限”法则、“吞青蛙”表格,还是甘特图、三十四枚金币时间管理法等各种时间规划的方法,都不及一份自我约束的能力。面对任务,先反思自己“该怎样做”,然后自觉设定可行的进度规划,才能一步步在他律与自律中真正找到生活的节奏。

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凡事从现在开始。人总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的操作步骤越多,我们完成它的动力会越低。所以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状态:随时可以开始执行,进入开始的状态。这就是通过简化行动所需的步骤来尽量减少阻力的方法。同时通过营造契可尼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来强化动力,从而达到让动力高于阻力,拖动我们去行动的目的。或许我们可以以5分钟为时间节点,将任务细化;也要明确当下最紧急的任务,不要设置“远而高大上”的目标,从眼前的事开始做起,怀揣行动的勇气,切实地开始行动。

保持持续的动力,需要更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压力及任务难度等有关。如果这项任务较难,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个体拖延行为容易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也越容易拖延。此时可以采用“神圣停顿法”,在从事一项活动或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有意识地停顿片刻,留意自己的呼吸和身体上的感觉。当你开始感到焦虑感、自责感或者恐惧感不断增强的时候,让自己回到当下时刻,只跟自己的身体建立 “连接”,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会让你对处理任何难题都更有自信。另外,做一件事最好的状态不是强迫,也不是时时刻刻将ddl作为“兴奋剂”,而是因势利导。在自己产生行动意愿的一瞬间,引导这种意愿,让它经由简单的路径成为现实,再顺势利用我们的心理效应去推动它,便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

在当今这个愈加浮躁的社会,当代青年更应当做到自律、自主、自信,摆脱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得过且过,真正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