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排行榜背后的阴影
作者:王诗雨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1-10-30 23:55:00

文/王诗雨

自北大校长周其凤走红网络之后,武大文学院教授王兆鹏也携其编著的《唐诗排行榜》在网络引起热议。黄鹤楼这一武汉地标在《唐诗排行榜》上也占尽风头,崔颢《黄鹤楼》荣登榜首。 网友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崔颢的《黄鹤楼》凭什么在5万多首唐诗中独占鳌头,难道因为武大在武汉就把《黄鹤楼》人为地排在第一?

在众人热议《黄鹤楼》如何能够在唐朝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拔得头筹时,专家们则抓住“唐诗排行榜”在谈判桌上分成了两排。支持者认为“排行榜”的新形式有利于古典文学的传播。反对者则一致叫嚷:排行榜参照的依据和标准让人难以信服。

且不说这场谈判大战何时能分出胜负,硝烟尽散。唐诗排行榜这一新形式出现后,难免会有宋词排行榜、元曲排行榜层出不穷。古典文学结合新形式的确有利于经典文学的普及,但是仅以几位知名大学教授的评判标准就整合出“唐诗排行榜”未免太过轻视学术。

在我看来,做学术的,即便是通俗的表达,也要有足够的证据。切不可采用艺人的炒作法和网络吸人眼球的“忽悠语”,来达到走红的目的。在吸人眼球获得关注之后,学术炒作内容却经不得推敲,如此败絮立即原形毕露,难以窝藏。王兆鹏所编著的《唐诗排行榜》排行内容所激起的“千层浪”不过是人们对其学术“搞笑”态度的不满与愤怒。

王兆鹏等人的评判因素和标准到底是什么,《唐诗排行榜》一书中丝毫没有提及。网民们对《唐诗排行榜》的质疑,多来源于模糊的评判标准。有人甚至援引海外“国学热”来驳斥王兆鹏的“排行榜”:在所谓的“唐诗排行榜”之中,没有丝毫考虑境外人士的看法。而“排行榜”究竟是看重传播性普及性还是看重学术性,王兆鹏无法给出解释。而这样的“排行榜”若是波及海外,就会影响境外“国学爱好者”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吸收和学习。

推广经典文学没有错,采用新形式推广也没有错,王兆鹏之所以引出那么大争议,在于是对待其学术作品的不严谨态度以及《唐诗排行版》贩卖之后对读者的影响。一个炫目亮丽的包装、新鲜的定义能给一本学术著作或学术观点以短暂的注目和光亮,但这光亮背后的阴影却更为宽广。

对古典文化进行“新瓶旧酒”式的解读和包装已经不新鲜,应该算是学术上的一股“复古潮流”。有人出名心切,汲汲于利,往往弄巧成拙。

纪连海就曾以私家侦探的睿智,发现了大禹有外遇,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此观点一出立即遭到了猛烈的炮轰。他不得已才引出了所谓的全盘“借鉴”,原来,纪老师是照搬了作序孙杰的名为《为女人翻案》的书。忽略了学术应有的严谨性和整体性,是对这个文化体系的一种割裂和断章。

唐诗不是劲歌金曲,可以参照搜索量和点击量,做出一个新歌排行前五十。《黄鹤楼》《远征》等诗歌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在文学界和历史学界仍有待商榷,王兆鹏这样毫无解释的评判,自然站不住脚。这种对读者的误导,更让我们如何向天真的孩童解释,为何李白的诗排在崔颢的诗的后面?

这阴影引我们去思考,在传播古典文化的这条路上,吾辈任重而道远。

(编辑:赖慧丽 )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