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刘路一样敢于求索
作者:张凯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2-03-25 12:31:00

文/张凯

22岁能够干什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或许正在经历本科阶段最后的美好时光,或许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开启自己学术之路。但被誉为数学天才、攻克“西塔潘猜想”难题的22岁中南大学学生刘路,却在这个年华创造了一个纪录,被聘为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消息一出随即成为象牙塔中的关注热点,有人在探讨相关学校创举的初衷,有人在期待这位数学天才不要成为下一个“伤仲永”,有人欢呼年轻学者终有证明自己的机制和平台,有人在自责自己大学期间的碌碌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笔者看来,刘路的成长与其求索意识是分不开的,年青人不能仅仅羡慕这位同龄人的成就,更要像他一样敢于求索。

敢于求索,一方面在于专业领域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著名猜想——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Ramsly)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十多年来,全球数学家一直努力研究却没有解决,而刘路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却将其破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评价他,不能说他年龄小就不是大师。刘路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结果,而是日积月累的使然,对专业领域的兴趣、废寝忘食的思索以及孜孜不倦的尝试,终究换来了数学难题的攻破。相对于这样的刘路,太多我们这样的同龄人应该汗颜,本专业没有学好就忙着辅修和跨考,图书馆更多成为了避暑和保暖的场所,课堂作业和学业论文匆匆应付了事,自身学科的思索对我们来说无疑于天方夜谭。

敢于求索,另一方面在于人生自我的思索。数学家更应该是思想家,无论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还是我国的华罗庚,他们都在数学领域成就非凡,他们更在对人生的思索上想的很远。让人庆幸的是,刘路内向但不是书呆子,他静心于数学王国但同样思索着人生:“人生好比是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这样的思索让同龄人称道,更会让同龄人扪心自问,如今的我们总把“迷茫”和“纠结”挂在嘴边,成功了就是“超级达人”,失败了则归结于“浮云”,真正有多少年轻人会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会拥有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有志不在年少,笔者坚信我们周围不仅仅有刘路这样不断求索的天才,还有着更多勤于求索的青年知识分子。每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学术领域,用一颗朴实诚信的心,完成自我的超越,成就人生的价值。

(编辑:王诗雨)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