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者,先为人
作者:崔桢桢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2-04-22 11:23:00

/崔桢桢

今天听了华赛经济和科技类新闻组图金奖得主贾代腾飞的讲座,他播放了一组图片:许多人拿着单反对着一些弱势群体猛拍。贾代说:要学会尊重。

也是不久前,校媒记者张嫣然开通新浪微博救助“热干面夫妻”。这对夫妻,同为下岗职工,都曾经历家庭离异,在相互照应卖早点的过程中感情加深,结为“半路夫妻”。而就在今年2月底,丈夫被确诊为肺癌。家境的不宽裕,生命的垂危,张嫣然知晓了此事之后,主动联系了长江日报的记者,并在4月12日开通了新浪微博,希望借助微博的平台,向社会寻求帮助。

一为摄影记者,一为文字记者,一名不能放过任何新闻点并且要在事件发生之时迅速做出反应的记者。虽然“热干面夫妻”不属“校内事件,暂不在张嫣然的报道范围之列,但当她有着这样的“双重身份”,又对这对夫妻施以援手之时,当听到贾代的那句话时,我不禁联想到了那个老掉牙的故事:一名记者整天整夜地守在一个大坑前,希望有过往的路人掉进坑中,并由此写出一篇新闻。

若路遇攸关生死的事件,是抢新闻还是抢生命?多了一重“记者”的身份,究竟是新闻第一还是道德第一?我的回答:为记者,先为人。

2006年的7月10日,13岁的王孟珂不慎落水,后被乡亲打捞上岸,在120急救车赶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向120电话请教人工呼吸的方法,为王孟珂做起人工呼吸。之后,人们称她为 “最美女记者”,不是她写出了优秀的新闻稿件,而是她在此时刻,选择了生命。

诚然,一篇好的新闻,需要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到第一手资料,而若记者撇下新闻变成“救助者”的角色,也许就会失去最佳采访时间,就此错过一篇佳作。在我看来,一名新闻记者,首先是一个人,有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有着应坚守的爱心与信念,又怎能为了新闻创作而漠视生命与道德,又或是为了创造新闻而“出卖”生命与道德?

若记者连方正的“人”都无法写出,更无须谈成为一名记者。用手中的笔记录真实,或是感人温馨的瞬间,或是令人震撼的黑幕,在记者的心中,应有一杆秤,客观而公平。若是连做人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担起,这杆秤,迟早会偏颇,也就失去了做记者的资格。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哪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上如此说道。

我们首先是个体,拥有良知、道德、责任心,才能于岗位中摆平心中秤。为记者,先为人。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