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麻木 不要泛滥 还我们一颗平实的爱心
作者:赖慧丽编辑:石梦岑
发布日期 2010-04-25 14:32:00

文/赖慧丽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地震。

中新网4月20日电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截至4月20日上午10时,地震已造成2046人遇难,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21日是全国哀悼日,“头七”之日,白菊花绽开得惨烈,雨声凄厉。我们撑着伞,这个民族,在时隔两年之后,再次集体低下高贵的头颅,降下五星红旗,为死者哀悼。

我们哭了,玉树不哭。

谈媒体的职责:不应渲染苦难

“感觉灾难会透支我们的同情,逐渐麻木,对痛苦感到‘没意思’。”这是我听到的几种声音之一。我很震惊,但也许这是真实的。

反思媒体的职责,镜头后的记者在关注,在反馈的同时,是否发现,大幅彩图,黑体加粗的大号字体,总在版头刺激人们的眼睛?

这种对苦难的渲染,是媒体习惯了一味地通过感官刺激来激发人们的同情心的手段。如此不做出正确的引导,指出正确的态度,总会引发疲劳的。温情和希望的主题,应该更多地出现在报道中,来平衡公众的视觉情绪。

媒体在渲染苦难的同时,也把玉树人塑造成了弱者。不对,在灾难中生存下来的,都应该是强者。我所担心的,不仅仅是公众的爱心疲劳,也有随媒体而来的一种关注度的“溺爱”,就像幼童在父母目光注视的时候一旦跌倒,就会撒娇哭泣一样。

做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应该帮助玉树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同情而依赖外界力量。所谓的捐款和捐资,都比不上他们精神上脊梁的挺立。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的尊重,爱他们,给他们温柔的注视,而不是哀伤的泪水。

“你们能行的,我们看着你,你和我们一样的。”我们的眼里,应该传达这样的一种信息。我们不需要渲染他们的苦难,更帮助不了他们站起来,他们必须靠自己。

要爱心不要作秀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探视照亮了玉树人阴霾的天空,他们用手心和怀抱,温柔地安慰了玉树人的创伤。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注入,“我们都关心你们。你们要站起来”。这是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

但是,在国内外媒体的积极渲染下,在灾难中的爱心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些人鉆名得利的渠道。

“谢谢你在…中作出的贡献!”

“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两句台词基本上成为某些人笑纳名利的口头禅。

在我看来,一些不相关的官员以及明星的现场探视,则是一种不必要的作秀。不是我不让你去看望,你们这些人一旦顶着光环上场,必将引起全城轰动,媒体更是全程跟踪。

玉树地处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帐篷、食物等物资运送已经十分之不便,这给救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可以设想,大明星和高官们坐飞机,坐汽车,后面一条长长车队,保镖随行,下级护航。飞机烧钱,汽车耗油,不响应低碳环保的理念不说,本来玉树就物资紧缺,一些不懂救援的人去了还高原反应,只会增加物资的消耗和媒体的负担。记者总要分出关注灾民的精力来报道你们吧。

而一些真正有分量的大人物,清楚明白自己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决不轻易动身扰民。他们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是些沽名钓誉的小人物,喜欢轰烈的场面,非要一些动作来惊动大众,自我标榜。

目前的玉树,她拥挤而脆弱,凌乱也疼痛,此时就让最少的人,最小的代价,去缝补她的伤口吧。

精简得力的军队,出色有效的志愿者队伍,顺畅的道路和高效的媒体报道,还有每一个环节的人员安全健康的保证,让每一个人站在该在的位置上发挥效应,才是我们所愿看到的挽救玉树的方式。

[1] [2]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