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敬老 抛却形式找回真诚
作者:吴琼编辑:曾晶
发布日期 2011-10-05 10:30:00

文/吴琼

又值一年一度重阳节到来,对老人的各种慰问涌上报纸头版,领导们堆笑的亲切问候,老人们憨厚的带着笑的回复,似乎让我们看到全社会都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可是去看望过老人,去过陪老人说笑,去“关心”过老人的饮食起居,去给老人送了水果糕点。这些,就是敬老爱老吗?

想问问,可还记得,武汉88高龄因跌倒没有及时治疗窒息而死的老人,昆明28位老人因房屋问题不能解决常时间住在猪圈,香港6旬孤寡老人死在家中7年无人问津竟成白骨,更有时下的农村留守老人无人赡养的令人担忧现状。这些,或者更多,又也是敬老爱老吗?

时下重阳节的敬老风潮,到底是昭示着我们敬老风气的养成、是提醒我们之前的错行抑或是讽刺我们在敬老节这一天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敬老”呢? 敬老真的只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情吗?只是捧着鲜花去慰问吗?不应该是一种源自道德驱动的尊重与关心吗?

有没有这样一个重阳节:老人们忆起相识的不相识的后辈们对他们的种种好,年轻的一代想起绵延千年的爱老美德,依旧是欢天喜地的看望,依旧是笑容满面的问长问短,依旧是颤颤巍巍的握住你的手,依旧是充满感动以至于声音颤抖的“谢谢”。不同的是,这是发自内心的敬老与感动,后辈没有了虚情假意,老人没有了这重阳节过后又遭冷落的担忧。

希望找回一个时代,因为有道德的驱动,人们都觉得爱护老人是生活中最天经地义的事。那份深深植根于所有人内心的道德责任感,让我们条件反射似的在老人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我们的双手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跌倒后重新站立,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世间的人情温暖。

渴望有那么一个社会,诸如长沙小伙扶起7旬老人并垫医药费,游客扶起摔倒在地的75岁上海老太太,温州公交车司机以手给摔倒的老人当枕头等等事件都成为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甚至没有人将其作为新闻事件,这种来自道德的力量是让人不得不叹服的强大,跟那些形式相比,是那么“功力深厚”。

期盼着人们,把重阳那一天的敬老风气变成一种日常的习惯,把对老人们的尊重与关切内化为自己坚守的一份美德,把重阳敬老的“责任感”转换为一直爱老的自豪感,把在节日里才去“关心”老人们的形式丢弃,去追寻内心的那份真诚。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