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群访了11位毕业生,用7个关键词来谈TA的大学
作者:程德坤 朱润霞 曹梦婷 杨杰 肖遥 王霞编辑:刘泽伟
发布日期 2018-06-12 13:36:58

4.做过的决定

人的一生中要做出许许多多的决定,但大学时作出的决定也许会让你更加难忘——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独立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往往都是在远离家庭的大学中诞生的。

作为师范类院校,在访谈中,相当多的“决定”都与师范有关。从非师范转向师范,或是从师范体制中逃离,每一次选择即是追寻理想的召唤,也是与现实的博弈。

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知道自己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能说我的成长都是按照我预定的轨迹进行的,但是所做的决定基本都遵循了自己的意志。最难忘的一次决定是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选择了哲学。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喜欢的是文学,报考专业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也是汉语言文学,当时因为分数原因,无法进入汉语言专业。所以我也曾经想过转专业,但最终决定留下来。现在我认为选择学习哲学是正确的。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平易近人、亦师亦友,让我受益匪浅;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思源)

我觉得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决定是找工作吧。我最开始想回到老家襄阳的高中教书,但是襄阳的学校对高中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本科生难度有点大。我当时觉得自己的这个专业还是得去高中才能有较大的发挥。所以我在应聘的时候尝试了一下十堰和随州一些湖北省其他城市的学校。我面试的两所学校都成功地进入了最后一轮,但父母他们其实很希望我回到襄阳来,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可能会比较孤单比较辛苦。

我最后也是综合考虑了下,父母现在也一天天变老了,而且我教高中的话会比较忙,照顾他们不是特别方便,所以最后放弃了两所学校提供的机会,选择留在襄阳。其实当时选择留在襄阳的时候,心里面有一点点不甘心,觉得自己努力学习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华师,也是一个不错的学校,但可能只能去一所初中。但是这种想法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越来越觉得就是父母说的话很有道理,现在襄阳城市发展很快,教育前景很好。其次觉得,父母现在也一天天地在变老,我需要多陪伴他们。(马克思主义学院 宋自梦)

其实我之前是免费师范生,但是后来我放弃了免师的身份,就是解约了,然后去考研。这个应该就是我大学做出的最大的决定了。当时我自己考虑了很久,家人和朋友们也给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意见。像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同学朋友们,他们就比较支持我,同龄人的想法可能比较一致,觉得年轻应该多尝试。但是,像家人就有一半是不同意我这个决定的。比如父母就比较倾向于我以后回家发展。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应该多尝试,能读书就多读书。(教育学院 噗嗤羊)

印象最深的是决定考研,具体做出了这个决定是在大三。其实下决心本身没有什么矛盾和纠结,因为我对理想工作的定位一直不明确,对我而言,在学校里多学习两年比起盲目地找工作要更加合适些。但在备考的过程中也受到过“触动”:身边的同学陆续签了约开始工作,拿到了扎实的工资,而自己在做的是一件可能没有结果的事儿,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动摇,好在有一同考研的同学的鼓励与陪伴,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新闻传播学院 玉玉)

对我来说,大学以来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是自上大学前直到毕业,我都决定将学习放在不那么重要的位置。我下定决心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满一点、有广度一点。大学四年我都将这个决定践行得很好。(体育学院 阿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