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年龄钟”——年轻无需被定义
作者:邹媛奕 魏晓暄 黄妍妍编辑:杨钰灿
发布日期 2023-05-18 21:38:20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质疑?“在你这个年龄段,你本应该……”随之附上对年轻人定下重重定义的标签,不由分说地把他们的生活规划得像一辆班车,在固定的时间到达固定的站点、做固定的事、不做某些事——这就是“年龄钟”。“按部就班”固然是对社会规律的顺应,但有一大批年轻人真正的面貌却是:想我所想,做我所做,“逆”钟而行。

“走阿姨们的路,让阿姨无路可走”

和阿姨一起拍土味视频,让粉色的丝巾迎风招展;头像不是一朵牡丹绽放配上“花开富贵”字样,就是一朵莲花盛开加上“心如止水”、以“AAA下水道疏通”格式起微信名、每天一套八段锦防脱发……一批大学生不知何时悄然加入“老年部队”,抛去玩“梗”热潮的因素影响,那些看似“过时”“老气”的东西似乎正在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当宿舍中传来韵味悠长的歌声,可千万别觉得自己穿越到了20世纪的爷爷奶奶家。实际上,这是文学院2021级的李珏(化名)忙里偷闲,在B站上观看老剧。即使已经“刷”了几十遍,这部经典的87版《红楼梦》依然让李珏看得津津有味。在李珏看来,老剧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洗去浮华,更显醇厚悠远。“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高科技特效’加持,技术也不太成熟,但就是能看出制作者的用心,感受到质朴的真实感、亲切感和舒适感。”他们的审美观念并不为“年轻人”标签所固化,他们的喜欢是来自对自身审美评判标准,是对品质的追求。

这样的“跨年代”审美也蔓延到了音乐界。人们总是认为年轻人的歌单会被重金属摇滚风歌曲或者当下火爆的“口水歌”填满,但当“青春”与“老歌”“经典”碰撞过后,年轻人在这片广阔的音乐天空中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星星。法学院2021级的小林(化名)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民族音乐和国家交响乐,她立刻就被这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感所打动,“每当我听红歌时,总会慨叹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歌曲,不仅仅有音乐的美感,还能够给听众力量感和生命的奋发格调。”老歌唱家邓丽君,或是承包几代人青春的周杰伦;婉转细腻的戏曲唱腔,或是悠闲恬淡的乡村小调……年轻人的歌单没有统一的格式,音符循环,演奏的是各自对美的欣赏。

而谈到太极,许多人会自动联想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打出行云流水般的招式,画面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然而,大学生也可以“站似松,卧如弓”。在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20级徐建军看来,武术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绵延至今,也因此深深地吸引着他。每天晚上,他总会和师兄师姐在训练房一起练习武术。从太极拳到初级剑,从基本功侧踢、正踢、外摆到太极拳的身法和步法,他在律动中体会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魅力。

在朋友圈中,则有人晒起了自己桌上的养生茶,还配文:“二十岁不到,保温杯里泡枸杞,少走四十年弯路。”在长辈眼里,年轻人永远是“不懂得爱惜自己身体”的那一批人。但年轻人其实一直奔跑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路上,与“养生”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对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的刘若宇来说,按时喝茶、坚持泡脚、注重膳食搭配等养生习惯已成为她的“解压秘笈”。“感觉它们成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些仪式。”她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一天泡茶和泡脚缺席了,我会感觉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甚至会有点‘愧对’自己。”四处扒“养生小秘籍”、跟着长辈学茶道、睡前来一套瑜伽……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年轻人一直在路上。

从热爱老歌老剧到成为太极武术十级爱好者,再到养生小达人……年轻人向上追溯上代人的踪迹,虽然看似是在追求与他们年龄段不符的事物,但却是年轻人打破偏见、用心生活和选择自我发展的体验。从选择“我喜欢的”开始,而不是死板地听从“年轻人就应该这样”,打破惯性思维,坚定心之所向。这并非“老成”,并非“盲从”,而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独立向前探索多种可能,做最真实的自己。

“对小学生很幼稚,对大学生刚刚好”

既然有人敢于打破定义、坚持本心走“阿姨们的路”,那自然也有无畏定义的童心未泯者另辟蹊径,走上“小朋友们的路”。穿着鞋面亮灯的洞洞鞋四处跑,收集各式各样的可爱贴纸,对数字填画和乐高拼装欲罢不能……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逐渐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日常。虽然已经跻身成年人之列,但大学生们不惧质疑的目光,主动挣脱年龄时钟的桎梏,认准自己的“快乐法则”。

在枕边放置毛绒玩偶并非儿童的专利,法学院2022级的范艳就直呼“对于外表可爱、手感柔软的娃娃完全没有抵抗力”。据她介绍,目前家里大大小小的娃娃已经堆积如山,但是每次上街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抓娃娃的手。

有那么一串字符组合,不必查阅任何笔记或者备忘录,就能轻松地流淌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郑潇余(化名)的指尖——https://www.4399.com/。在这里,他穿越冰与火的密林,横行于炸弹与壁垒间,建造属于自己的星球家园。他谈到,“时至今日,我还会不定时到奥拉星、奥比岛看看,自己的外星小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画乐园”里同样也有大学生的身影。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的张童(化名)在二十岁的年纪依然会抱着平板重温小时候看过的《大耳朵图图》与《虹猫蓝兔七侠传》。

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的李念(化名)和小朋友一样喜欢放风筝、玩泡泡机,也喜欢踩水、抢着买弹力球在广场上玩。她曾经做过属于自己的纸盒小狗,她的微信头像总是在各种卡通角色中切换……李念把自己的这些习惯概括为对“幼稚”返还。

生活也许在逐渐教会大学生们承担起作为成年人的责任与压力,但却阻挡不了他们追求童真和快乐的脚步。

对范艳来说,床头的两只嘟嘟猫承载着与好友满满的昔日回忆,“虽然朋友们都在其他城市,但每次看见娃娃们,我都会想起和朋友一起出去抓娃娃的好心情”。在各类爆火手游日益占据上风的今天,郑潇余觉得相比通过联机来实现合作的手游,以前的网页合作游戏如Q版泡泡堂,更有人情味儿。“键盘很小,但是两个伙伴,一左一右地坐在一起操作,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让我觉得更温暖。”

在长大后的世界里,张童觉得动画“就像千纸鹤糖果一样甜”。相比小时候,她现在观赏动画时会带着双重视角来看。一个是长大后的“大人视角”,即对于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其中教育方式的感悟和反思;一个是“过去”的视角,在重温动画的过程中,她小时候的美好记忆会被重新唤起,并在压力很大或者遇到挫折时得到治愈,“图图是你我,是那个喜欢油炸小肉丸、冰激凌不能多吃的,爸爸妈妈的小宝贝”。而李念则这样解释自己的“幼稚”返还,“我依旧还是喜欢可可爱爱的东西,它们都是美好的童年回忆呀……”

毛绒玩具、动画片、单机小游戏……在旁人眼中,这些似乎都是孩子们的“专利”,但是只要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大学生们就会笑嘻嘻地说“这个对小学生来说太幼稚,但对大学生刚刚好”。

向下回溯的背后,是大学生们延长“童年美好”的尝试。如果把人的成长比作一棵树,童年就是树的根须。无论我们年岁几何,都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而根系深处贮存的回忆,每每想及,都让人倍感温暖。

总有人批评,年轻人的身上满是浮躁,他们在潮流中迷失自我价值,他们挥霍青春与身体。但事实并非如此——向往童真,年轻人便拾起那些幼稚的爱好;追求健康,他们便能毫无障碍地加入养生健身大军;执着于对美的欣赏,他们也愿意掬一捧岁月沉淀下的经典细细品味。年轻无需被定义,他们可以随时挣破锁链,打破“年龄钟”,给生活一个全新的答案。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