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罗金)近日,我校举办第三十三届“创新杯”科学文化节诺贝尔奖系列主题讲座。该系列活动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分别由化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承办,围绕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及前诺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学术生涯展开深入解读,吸引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
10月19日,化学学院教师涂斌斌以“诺贝尔化学奖背后的分子‘建筑’”为题,系统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的结构特性、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他结合动态视频与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MOF在超高表面积、结构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并引导学生思考MOF与超分子之间的关系,现场互动积极,讨论热烈。

涂斌斌介绍金属有机框架
10月22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范桁,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为师生带来题为“电路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的讲座。范桁从诺奖背景切入,回顾了宏观量子效应的研究历程,展示了其实验室研发的量子芯片,并展望了中国量子科技的未来发展。他强调,科研突破需要长期积累与青年人才的接续投入,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范桁展示量子芯片
11月9日,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开亮担任主讲,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开讲《杨振宁的数学情缘》。林开亮以“数学启蒙—知识积累—成果融合—人物影响”为脉络,深入剖析了杨振宁学术成果中的数学内涵,展现了数学与物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魅力。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讲座现场
本次诺奖系列讲座涵盖化学、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既有前沿科学的专业解读,也注重科学精神的传承与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为师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
(审读人:苏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