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教育变革】李鸿飞:以战促平 高校治理体系优化关键在制度建设
作者:李鸿飞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8-24 20:57:5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部署推进制度建设重大任务和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新时代高校担当教育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治校能力、提升全球人才竞争力、建设和发展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和各级组织治理能力来说,是一次大考,对制度建设来说,是一次检验。校园疫情防控,既考验着我校的办学理念、决策机制、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也检验着我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制度建设的完备性、有效性和执行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综合研判,见事早、行动快,在武汉高校中率先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指挥疫情防控工作;果断启动战时机制,通过开展战时动员、战时宣传、战时举措、战时保障、战时监督等工作,广泛动员校内外力量,统一调配或重组人力、物资、医疗等防疫资源,实施联防联控,落实落细防疫信息日报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建立健全“三包”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压实监管责任。目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复工复学安全有序开展。

战时机制是紧急重大任务下的应急管理,统筹调集各种资源和人员力量,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工作方式做好应急管理处置工作,要求指挥快速,应对及时,确保高效有序。战时制度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决策、集中信息和资源、重组干部与队伍、强化执行与问责、加大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能有效确保上下整体联动,全校师生各司其职、各守其责,政令畅通无阻,响应果断迅速,处置科学高效。

战时机制是一面镜子,既反映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也暴露出常规管理体系中的弱项和短板,促使我们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完善制度,优化治理体系。我校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战时机制有效确保了各项工作得到及时落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制度意识不强、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高、操作程序不规范、监督问责不到位等问题。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我们要通过这次疫情深度检验,战时机制的观照对比,尽快找差距、补短板,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此,我认为要借鉴战时机制形成的宝贵经验,要固化抗疫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要强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到战时补齐平时短板,平时围绕战时准备,平战结合,以战促平,不断优化我校内部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优化制度环境。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意识,重视制度建设,并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领导带头遵守制度和规则,以身示范,这样才能带动全校师生共同依据制度行事,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注重对师生加强制度教育和宣传引导,使“自觉遵章办事”的意识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和主动选择。另外,制度具有统一性,各部门和单位在遵守制度方面,要自觉提高大局意识,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如果我们的治理体系处在一种互相掣肘、各怀心思,久拖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制度环境中,就难以做到全校一盘棋,更谈不上共谋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完善制度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的各项制度和举措得到全校师生的理解支持和遵守执行。这也提示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要贯彻“以生为本 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制度制定的过程要充分民主开放,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一些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更应如此。完善健全制度制定程序,实行重大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咨询、听证、公示制度,确保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和内部规定和谐一致,相互支撑和无缝衔接。

三是坚持依法科学治理,加强制度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也只有遵循法治要求,才能保证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要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正确协调处理好由党委领导形成的政治权力、校长负责形成的行政权力、教授治学形成的学术权力和师生参与形成的民主权力等四种权力关系。积极稳妥地实施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权力划分,明晰职责边界,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体系。坚持科学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与手段深化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要通过制度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敢于涉险滩、蹚深水区。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只要是对学校发展有力,对办学质量提高有利,就敢于动真碰硬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优势,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分析在辅助决策、资源调度及治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网格化精准管理,切实提高校园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四是强化问责与监督,提高制度执行力。“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制度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制度的生命力正在于执行。制度制定固然重要,但制度执行力更为关键,我们要在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严格制度执行,树立制度权威,把注重强化制度执行力和在执行制度中检验、反思制度有效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构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监督体系。一方面要把监督制度执行融入纪检监察和校内巡查的日常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检视发现违纪违法案件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通过整改,及时进行建制堵漏;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推动校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和师生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反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和干部考核内容,并用执纪划清底线、用问责传导压力,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破坏制度的行为,防止“破窗效应”。此外,要保证制度执行的顺畅高效,还要扫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深入实际,以文件落实文件,让制度空转,不解决实际问题。形式主义执行制度只做表面文章,轰轰烈烈地敷衍了事,不见实招。

法因时异,制随事迁。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同样,“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随着我校事业发展不断推进,特别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加快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已成为学校适应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之急需。我们也相信,通过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锤炼和增强,必将推动我校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增强化危为机的能力,促使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