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教育改革】彭双阶:深入推进学校“五育”建设工作,全面完善学校立德树人体系
作者:彭双阶编辑:党波涛
发布日期 2020-06-16 10:35:18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活方式都带来重大影响。就高校来说,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是对育人工作的一次重大的全方位冲击。在经受一场疫情的重大冲击后,如何落实和推进学校“五育”建设工作,完善学校立德树人体系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大命题。

一、重温总书记疫前、疫中关于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0年疫情期间,总书记也有多次涉及到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关于立德树人,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

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包含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之中,包含在各门课程之中,包含在课内课外活动之中。必须统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改进智育。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因材施教,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要强化体育,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更加重视美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和文化育人。“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教育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又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回信勉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勉励孩子们要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

总书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书记疫情期间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指出,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书记2020年“六一”儿童节寄语广大少年儿童,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疫情前、疫情中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五育”建设,完善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针。

二、紧紧围绕“五育”目标,坚定学校新时代立德树人体系愿景

遵循总书记疫情前、疫情中关于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结合学校历史和现实办学实际,瞄准未来几年至2023学校120周年时的时间节点,致力于紧紧围绕“五育”工作目标,探索完善学校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体系。

坚定一个总目标: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华师“三博”(博学、博雅、博爱)气质特点的新时代“德才兼备、博雅精专、高素高能”的人才,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

德育筑基。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发展,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一流人才。

智育启真。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树立特色鲜明“桂子山学派”自信引领带动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推进信息化、国际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推动构建卓越品质的本科教育,致力培养卓越人才。

体育强身。在学校“林、山、湖”校区布局中统筹建设体育设施,凝练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特质,推进健康教育和竞技体育教育共同发展、教师学生和谐健康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

美育凝魂。深入推进校园“林、山、湖”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完善校园行为规范建设,美育凝心,熏育养成,全面构建艺术教育为体用、美育教育为灵魂的师范大学气质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劳育立志。推进现代大学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深度挖掘和融合后勤等管理育人功能,推进构建“校友校董”发展共同体,尊师重教,劳动光荣,全面构建师范大学特色的劳育工作体系。

三、持之以恒推进疫后学校“五育”建设,持续优化学校百年树人体系

坚定不忘学校办学初心,勇于担当疫后建设重责,砥砺践行大学育人第一职责,深入落实《学校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推进计划》,抓住疫情期间强化建构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教育探索和实验精神,全面推动构建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强调以德为基,大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等方面的实践创新。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化教学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聘校内名师、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兼职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建设、贯穿教学过程。

加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探索课程思政多样化模式,通过融合式、版块式、讨论式等不同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每一门课程。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相联系,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服务体系。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学业支持体系建设。改革奖学金评定办法,进一步突出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将学生学习评价结果作为奖学金评定及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潜心向学。发挥好资助育人功能,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发挥好国防教育育人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2.深入强化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建设更高素质教师队伍

尽力扩大专任教师规模,合理优化生师比。推动各类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

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探索学校“学者名师支持计划”教学岗位,健全青年教师传帮带和助教制度,加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教师在职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突出教学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创新奖等评选,构建更为丰富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

3.大力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打造高水平专业课程体系

继续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做好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工作,抓住高考综合改革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在课程设置中,进一步突出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大跨学科交叉培养力度,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多通道。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依据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招生计划动态分配与管理。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探讨条件成熟的学科和专业在优质生源基地建立先修课程,推动实现优秀生源选拔前置。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大学科基础选拔要求,切实推进大类招生工作。

继续实施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重点建设有高水平学科支撑的优势专业,及时调整办学质量不高的专业。强化推进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以一流人才培育为目标,在有关学科重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为高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学校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实施办法。

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具有高度、深度、难度、厚度,能够推进师生互动、教学互长、学习互通,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可量化、可持续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的示范性“金课”。加强课程评估,重点资助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华师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通识核心、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开展专业主干课程运行评估,实施优质教材建设工程。

4.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第三学期制度和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支持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题竞赛,以赛促学,提升综合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设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推动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向学生充分开放,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鼓励和优先支持实验教学公共平台。

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协同,落实教育实习工作“双导师制”。坚持实践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将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设计,从低年级开始全面开展教学技能训练、观摩实习、模拟教学,全面实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与达标制度。

完善科学研究支撑实践教学机制,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强化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环节的督促考核,提升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达成度。

5.进一步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资源应用,推动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教学方式改革,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

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和运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推动在国内主流和国际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推广使用。

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推进学生教育大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建设学生校园学习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创新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6.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提升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支持学院集中力量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伙伴开展学生交换交流、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学位互授联授。打造优秀本科生国际培养示范项目,选派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学习。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增效。

推进来华留学生课程群和专业建设,支持创建“中国学”留学生通识课程群,推动学院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夏(冬)令营,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

7.加强学校体美劳教育,全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更新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严格体育学习要求。推进体育课外俱乐部与体育社团深度融合,按照“一班一品”、“一院多样”、“院院互赛”、“学校评比”的思路推进学生群体工作,建设桂子山绿道。

整合学校美育课程资源,构建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推进各类美育展演或竞赛活动,加大公共艺术教育空间和场地建设,推进公共艺术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劳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网格化管理,组织上好集中劳动课。推进劳育融入专业教育,将以实习、实训、实验室劳动等为内容的劳育工作作为学生日常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推动志愿者社会劳动。鼓励学生假期参与家庭劳动,推进责任、幸福和感恩教育。

8.统筹谋划好教师教育发展,推进培养卓越教师

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品学兼优、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按照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工作要求,统筹谋划、推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以理顺机制、统筹育人,聚焦课程、融入教学,长线熏陶、促进养成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的师德养成体系;以本研一体、相对分段,衔接联系、合理分层,强化师范、突出学术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本硕阶段学术性与师范性课程衔接体系;以主线贯通、本研一体,应用驱动、适当分层,成果评价、实践反思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实践能力贯通体系;以科教结合,内外联动,学、政、研、产、企 “五位一体”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协同培养体系;以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国际化办学进程推进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国际化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能力优势特色。

9.全面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流师范大学

全面改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美校园,熏育优良校风,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良设施和成长环境。

加强干部队伍和育人能力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发扬抗疫斗争组织经验,加强人才培养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包括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培养有用人才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深化学校考核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制度,推进形成以绩效和贡献为标准的分配制度改革。

加大人才培养资源投入,加快教学、人才培养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经受疫情重大考验之后的时代民族精神指引下,我们将继续秉承“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坚持“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学校校训,深刻牢记树人、立德使命,坚持以德育筑基,以智育启真,以体育强身,以美育凝魂,以劳育立志,完成新时代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历史重任,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审读人:梁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