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邵彦涛 何昱)1月14日,庆祝2025年世界逻辑日暨华中师范大学“逻辑学导论”课程团队成立大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佳宏,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静云,校长彭双阶等出席并致辞。来自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我校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大会。
![](/virtual_attach_file.vsb?afc=foRLkaol-YMzA7nRzUaMl7ZnR9ZU877iLRUaUmUDU878nRN0gihFp2hmCIa0LSyDnShknSyYU4NinmfVnzUYnm6RMN-anlUZL7LZMRv8UlQFo7lZLzCDMzAFLmCiMlLJqjfjo4OeoDAN_j9YLR-8gDTJQty0LzGaL1yPLzv8MYbw62V8c&tid=1002&nid=11747&e=.jpg)
彭双阶在致辞中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月14日定为世界逻辑日,以彰显逻辑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进程中逻辑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率先开设“逻辑学导论”通识必修课程的高校,华师在推动逻辑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学校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现向全体本科生开设“逻辑学导论”通识必修课程,旨在助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智能时代卓越教师。
郭佳宏在致辞中谈到,华师的“逻辑学导论”通识必修课紧密贴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注重发挥师范高校特色,将为全国逻辑学科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优秀的华师案例。龙静云在讲话中认为,逻辑学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逻辑学导论”是适用于全校学生的课程。华师逻辑学历史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希望课程团队结出丰硕的学术之果。
论坛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刘文君回顾自身几十年的逻辑学教学经验,介绍了学校逻辑学课程建设历程,从课程目的、教学教材、团队合作三方面对“逻辑学导论”课程团队提出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世鹏教授介绍了当前学校逻辑学与哲学系的建设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忠文教授以《高中思政课逻辑学调查报告》为题,提出了高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海霞副教授在发言时建议,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应重视高中和大学的逻辑学课程脱节、各院系逻辑学授课各有侧重、逻辑学实践应用不佳等问题。
集体备课会上,各模块主要负责人就课程设计的“一个整体,三个模块”进行汇报。湖北省逻辑学会副会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课程组负责人宋荣汇报了“逻辑学导论”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文学院副教授张磊介绍了语言逻辑模块的课程设想;法学院青年教师聂圣介绍了法律逻辑模块的课程设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邵莉莉介绍了课程课外实践设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哲学系为主体,举全院之力,支持学校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逻辑学导论”通识必修课,为学校未来的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学院将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力争以最快速度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一流课程,将我校在“逻辑学导论”课程建设上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效应。
(审读人:孙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