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草地音乐会:以歌会友共徜徉

作者:熊娟 艾婷 邹媛奕 编辑:司小平 发布日期: 2022-05-05

夜幕降临,不远处的灯光打在了操场正中央,像一束简约的聚光灯,勾勒出了场中央拿着话筒的人的身影。在他们的身前,早已经坐满了观众,围成了一个紧密的圈。伴奏响起的时候,台下便亮起星星点点的闪光灯,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律动,远看像一条闪烁的璀璨星河。草地中央的歌者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任凭晚风将音符带到草地的每一个角落。茵茵绿草,席地而坐。这是一场音乐和草地的碰撞,也是一场热爱与激情的相遇。

相遇,星光点亮佑铭

周末,傍晚,喜欢的人,温馨的环境,“聚在一起唱歌”变成了一句有魔法的咒语,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展开。广场舞、团建、散步、谈心,歌声带来的不只是韵律,更有享受、热爱校园生活的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会这丛篝火旁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人们聚在一起,亲密而独立。

2019级文学院的刘芳玮深情地唱完了最后一句,歌曲的最后一个音符还没有落稳,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快要淹没拿着话筒报幕的主持人的声音。刘芳玮向台下热情的观众致了谢,将话筒转交给了下一位上场的同学,然后走进了“观众席”里,找了一个角落静静地坐了下来,从一个恣意放歌的表演者变成了一个安静听歌的观众。

刘芳玮回忆道,大一时自己正好遇上了在东区小树林举办的第一场音乐会,当时是一位研究生的学姐提着自己的小音箱到东区小树林邀请大家一起唱歌,随后有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当主持,于是小树林音乐会就在二人小分队的组织下第一次在华师亮相。她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就上去唱了一首,从此被它深深吸引,只要有空就想去音乐会看一看,唱一唱,每参加一次就能收获一次快乐和轻松。

时至今日,这已是她第三年参与这个草野间的华师音乐会。如今,场地从狭小的小树林换成了宽敞的大操场,三三两两的参与者变成了群里上千“粉丝”,主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设备更新了一次又一次,唯有对音乐的热爱和那个想唱就唱的舞台未曾改变。音乐会没有门槛,没有约束,每一个坐在台下的人都可以走到台上,拿起话筒,唱出最真实的自己。就像刘芳玮说的一样,“大家都为音乐而来,让这个音乐会很纯粹也很轻松。”

相识,热爱拥入怀抱

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卷起的音符游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前年秋天,在回寝室的路上遇见几位在唱歌的学姐,觉得很有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的徐兆鑫回忆着音乐会的起点,自此之后,秋天傍晚的东区小树林响起了歌声,几个同样对音乐感兴趣的灵魂在相聚在了一起。“最开始是我们几个人拖着音响在东区唱歌,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进来,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几人并没有多么宏大的“野心”,只是想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情。音响外放的声音受到东区同学们的投诉,几个人努力思考着破解之法,希望能通过调整找到既不扰民又能自由歌唱的环境。在“圆桌会议”的讨论后,大家决定换一个场地,继续下去。综合考虑了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休息日的佑铭成为了他们最终的选择。

“我们的活动让这块草地活了起来”。疫情夺走了很多,但无法阻止我们热爱生活。的确,音乐会本身的存在如同火焰。即使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仍然有很多人坚持让音乐会发光发热。

“热情和自由是我们生存的养分”。从几个人自发组织到成为将近全校人关注的大型活动,热情与自由是这份群体性记忆的灵魂。

刚到佑铭时,几个人围坐在佑铭看台的角落里,随着人数的增加,徐兆鑫与朋友们决定将舞台转移到佑铭草坪中心。大家围坐在一起,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刻板化的流程。“在有人想唱歌而且合适的时间,拎起设备,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开始唱歌了。”不管人数多少都是如此,因为发光不需要等待舞台。

时间流转,作为发起者的几个人陆续毕业、离开校园。最初,音乐会因为同学们的关注和热情陪伴而发展壮大,一路走来,也是许多人无私的奉献与期待让音乐会延续至今。

自由是热情燃烧所需的空气,最初在线上热切交流的人走进了现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新人走进了音乐会的怀抱中,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的聂梦茜就是其中一员。“音乐会让我有一种归属感”,她的眼睛里盛着明亮的光。因为性格外向,聂梦茜成为音乐会主持人之一,主持、暖场、调节时间,她在与乐友们的交流交往中成长着:“更开朗,也更敢说话了。”每个人看到的音乐会都是不同的,但只要你怀抱着一片热情而来,就会被更多热情点燃。

天气寒冷导致观众减少、疫情反复使许多活动无法进行,困难总是有的,尽管如此难,他们却从未想过解散或退出。围坐在一起,伴奏声调大,气氛炒到最热,一群人走近彼此,每颗心都感知着校园的气息。“对我来说,没有音乐会的周末是不完整的。”这场音乐盛会,以青春为底色。

音乐会给每个人表现的平台、为所有有表现欲的人喝彩、让大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在歌声与陪伴中摆脱孤单、感受大学的美好,被这种热情点燃的人用陪伴与奉献的方式传承着音乐会热烈而单纯的初心。

相聚,青春不见不散

“自由”“美好”“纯粹”“治愈”是许多音乐会参与者共同的感受。露天音乐会是华师人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是华师人难忘的青春记忆。它的存在给华师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也为平淡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草拉OK上唱歌非常有氛围,整个过程都很放松,很享受。”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的杨超尘通过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介绍而加入进来,在这里,他提升了自己的交往能力,也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觉得音乐会的存在还蛮符合大学生天性的吧!有一种遇到宝藏的欣喜!”2019级外国语学院的陈辰这么看待音乐会的存在。“感觉大学生活很美好,尤其是所有人一起挥舞手机的场景,真的很有氛围!每一个表演者都唱得非常好听,很有自信,他们好像在台上闪闪发光!”2020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王梦迪听歌时非常认真,这里是她释放压力的好去处。有时录一录像,或者拿着手机打一打光,她就是音乐会的忠实粉丝。

“我们六月份就要毕业了,这很有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大学校园时光。多年后回忆起来,我觉得这会是很美好的存在!”来自音乐学院的2019级研究生贺苗在这一天里,和朋友合唱了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歌《有点甜》。临近毕业的她近期压力不小,但音乐会的自由与活力让她的心情舒缓了很多。“看到大家朝气蓬勃的样子,这青春的模样太美好了,这才是大学生活!”贺苗激动地说道。在疫情占了六分之五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贺苗不由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光更显珍贵。听到熟悉的经典歌曲,常常会让她特别有触动和共鸣,“下次一定还要再来,学弟学妹们真的要好好享受这样美好的校园时光!”

至今为止,这已是刘芳玮第三年参与这个草野间的华师音乐会,从大一到大三,音乐会见证了她的成长;从东区小树林到佑铭大操场,她也见证了音乐会一步步地发展和变化。刘芳玮说:“我很感动这个活动能一直延续下来,从当初小树林‘二人组’到今天的华师音乐会,我希望它能传承下去,继续向大家提供一个纯粹的‘草根’舞台。”

谈及未来的发展,徐兆鑫说,希望音乐会能够发展成专业的社团,同学们也在努力申请。希望能有更完备的平台,为更多同学提纲舞台。

“音乐会的存在就是因为热爱!希望它发展得越来越好,队伍越来越壮大,希望有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加入我们,希望很多年后音乐会还能一直存在!”聂梦茜畅想着音乐会的未来。

有灯光,有观众,有掌声,再来点上台的勇气,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音乐会为大家的相聚提供了又一个平台,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你也能被自由之气和无限热爱紧紧包围。


以歌会友,分享纯粹,传递快乐,拥抱热爱,不负青春一场。展示自我,锻炼能力,释放压力,这里是最好的舞台。热爱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这是华师人的青春风采。因热爱而相聚,因热爱而精彩。徜徉音律世界,畅游星辰大海,与热爱同行的音乐之旅,我们继续约好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