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用药安全:“自我药疗”下的健康之忧

作者:程德坤 编辑:刘泽伟 发布日期: 2018-04-19

文/程德坤

清热解毒颗粒、维C银翘片、扑感敏、保济丸……打开小药箱,丰富的非处方药填满视线。和许多人一样,外国语学院的唐倩也有这样一个小药箱,里面摆满了各类中暑、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储备丰富,除了药物短缺的时候,唐倩从未前往校医院寻医。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自己有一天竟会倒在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维生素C片上。在一次感冒时的药物混合和过量服用后,她出现了精神亢奋、大笑、发热、脸红等药物中毒初期症状。所幸及时停药入睡后,唐倩在第二天恢复了正常。

22D79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独立寻求治疗方案”颇有取代“寻医”之势。但“独自抗病”真的有效吗?事实上,自行决定、经验购物、不遵医嘱等用药误区正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健康。有时,服用药物带来的并非痊愈,而是隐藏的病魔。

病例一:危险的感冒

去年六月,又一次中暑引发感冒发烧后,感到有些头疼的唐倩从同学手里借来了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维生素c片。这是她第一次吃布洛芬,这是一种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的抗炎药,除了治疗风湿疾病、偏头痛外,还常常被女生作为痛经止疼片。作为止痛药时,成人用量一次不超过0.4g,每4~6小时服用1次。

唐倩手上的布洛芬已经没有了包装和说明书。晚上七点吃完一粒后,感到有些缓解的她在三个小时内连续吃了两三粒,接着又“嗑”了近半瓶含糖维生素C片。随着时间推移,过量用药的唐倩开始脸色发红、不受控制地发笑、精神亢奋,惊慌的舍友随即没收了她的维生素c片。

“太甜了,我第一次吃这个,当时嘴巴里没有味道,真的觉得很好吃。”提起自己似乎有些疯狂的吃药举动,唐倩这样解释。痊愈后她曾咨询过医生,得到的结论是,维生素c片作为能量类高热量药,服用过量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加上布洛芬过量服用引起的短期副作用,最终她当晚就产生了异常反应。

“长期或超剂量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可能导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显示,解热镇痛抗炎药类别下,在口服复方制剂中,感冒药的报告数量位居前列。报告提出针对普通感冒、发热、轻度疼痛等的治疗,应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或在医生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像唐倩一样不遵医嘱的患者不在少数。据华大在线发放的问卷《你吃药了吗?——关于大学生寻医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校,仅三成学生第一时间寻医或咨询药店店员;而七成选择自行寻找解决方案的人群中,近一成大学生因不遵医嘱再次引起身体不适。

另据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论文《大学生安全用药知识与行为调查》,30.07%的大学生在服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在停药时间上,57.43%的大学生在感觉症状好转时会自行停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服药治疗时有自行决定增减药量的情况。

虽然因为乱吃药惊险地度过了一夜,碰到感冒,唐倩依然打算靠着小药箱自行解决。而在我校上述那一成因不遵医嘱再次引起身体不适的病友中,57.14%的人做出了相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