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深浅之间,辟一方天地

作者:张琰 赖莉莉 邹思逸 编辑:李辉煌 发布日期: 2025-01-25

元丰六年某夜,苏轼欣然出行,欲寻张怀民同乐,发现“怀民亦未寝”,于是二人相与散步,赏月中庭。这个简单的故事,如今在互联网上已被视为一段知己佳话,苏轼与张怀民都“愿意被彼此打扰”,他们的友谊令人羡慕。反观当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得大学生的朋友圈半径迅速扩展,但是表层社交却成为很多人默认的社交方式。在表层社交中,双方往往都表现得礼貌得体,交流简单直接,避免冲突,体现了一种高效却也稍显疏离的情感维系。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看似繁盛,却常常如浮萍漂泊,只能浮于浅表。一些大学生在社交生活中感到孤独,渴望深层次的灵魂共鸣,但又不得不接受表层社交的现状。如何以一种健康豁达的态度,去平衡这份矛盾,或许才是他们真正需要面对的课题。

疏影浮光,缘聚缘散

相比中学时期的情谊浓厚,大学的社交生活更像一张复杂的网络,节点多了,线却变得细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情更像是河流表面的波纹,朋友随缘结识,点到为止。美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梁瑞琦坦言:“大学的社交圈子一下子被拉得特别的广,关系却变浅了,大多数朋友都是萍水相逢的关系或者是点赞之交。”

这种广而浅的社交方式看似冷漠,却蕴藏着一份从容;它难以深入,却也避免了纠葛,是人际交往的护城河。“我觉得表层社交挺好的,这证明了我不在人际关系上去做一些文章。”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佳申表示,“我很乐意结交朋友,跟很多人维持良好的关系,让彼此既有联结,又不至于过度依赖。”大学生们在忙碌中游走于礼貌的边缘,以得体的言辞、适度的互动维系着一份恰到好处的关系。但即便是表层社交,也应以真诚为基石。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级本科生白米拉表示,“功利性的社交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你总是会为了某一个项目或者学生工作去结交一些必要的人。但哪怕是结交这些功利的朋友,你也必须要真诚以待。”

表层社交纵然能为人际关系留下余地,却难以填补内心的空隙。梁瑞琦表示,自己在和不太熟的朋友交流时,总是要保持一种很兴奋、愉悦的状态,但其实自己的内心并没有这种激动的感觉,这非常不利于表达真实的自我。实际上,她很渴望能够和志趣相投的人有更深的情感联结。一些大学生有着较强的深层社交需求,但他们对于深层社交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梁瑞琦希望可以与好友畅所欲言,并且互相尊重,能够感受到彼此给予的安全感。王佳申则认为,深层社交的意义在于,能在灵魂契合的朋友身上找到自我的价值。这些需求和理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自我认知。

表层社交如同疏影浮光,虽然给予人一种朦胧的距离美,但难以真正浸润人心。受困于肤浅的表层社交,又渴望深层的友谊,每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这种矛盾。这种矛盾有着一定必然性,但并非难以化解。

暗香浮动,知己难觅

与表层社交不同,一段深厚的友谊犹如暗香浮动,入水即化,自有恒久的留香。在个体逐渐疏离、知己难觅的环境里,一些大学生仍然能够建立起深层社交,并从中发现保持友谊长久的密码。

为何当下的大学生普遍处于一种表层社交的状态?大学生活比较繁忙,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与他人深入交往的空间。白米拉谈到,“如果学习、工作太多的话,就难以与他人深交,毕竟聊天娱乐都需要时间”。历史文化学院2024级本科生向鑫玥也说到,大学“不像高中那样,同学间都抬头不见低头见”,与同学长时间相处的机会减少,不利于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而且大学同学都来自天南海北,彼此之间的性格与观念差异较大,进入大学以后社交圈子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交友状态。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袁江菲坦言,“在众多圈子里,我们比较难找到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除此以外,自身性格和处事习惯也会影响社交关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23级本科生焦瑞雪坦言,自己“越来越懒,不愿意社交,不懂得经营社交关系”。由此可见,大学生缺乏深层社交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

“高山流水觅知音”,一些大学生也建立起难得的深层社交,与挚友有着如伯牙子期那般深入的精神交往。从中可以发现,深层社交并不基于一方一味的主动和付出,而是扎根于双向的互动过程。“相互理解,有话就说,懂得付出,也知道合理地接受和反馈”,对于袁江菲来说,这是她保持深交的关键所在。当然,一段友谊在发展之中难免出现矛盾,即使是深交的好友,彼此之间也有可能会产生摩擦。面对分歧,王佳申谈到,“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包容,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有包容,友情才能走得长远”。同时,梁瑞琦认为,不必伪装,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对方面前,是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

虽然大学生交友多停留在表面,发展一段深层社交并非遥不可及,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彼此的理解、包容和付出。不过对于当下的多数人来说,天时地利一时难以满足,想要找到一个知己,确非易事。在社交深浅之间,大学生还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

和光同尘,凝韵心香

浮光跃动,表层社交投下的碎影,虽然绚烂却无法为心灵提供纳凉的荫蔽;暗香弥漫,深层社交盈润的芬芳,虽然馥郁却似乎难以寻觅。社交困境当前,我们时有顿足,但却仍渴望突围,希求心与心的同频,追逐友谊中那份真挚的幸福。

面对广而浅的表层社交,认识到它的普遍性,以平常心处之,是摆脱困扰的良方。白米拉谈到:“大学中的泛泛之交很常见,我基本上不会为这些事情焦虑,因为没有必要。”她还认为,表层社交可以帮助她减轻对他人的情感依赖,增强自身独立性。发掘表层社交带来的红利,将其转化为助力自我成长的因素,并在这种社交模式中找到最适宜自己的位置和相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自我和解,走出困境。

在寻求深层社交的过程中,秉持开放真诚的心态,主动开创新篇,是交到知己的基础。正如袁江菲所说:“主动才会有故事。”焦瑞雪也直言:“社牛一点,主动出击,多给他人留下印象。”除此之外,王佳申谈到:“最重要的就是与朋友互相考虑包容。”拥怀耐心与包容心,建立心灵上的联系,也是结交挚友的不二法则。

站在表层社交现实和深层社交需求的矛盾点上,坚持自然平和的态度、不卑不亢的姿态,增强自己的内核当是问题的最优解。梁瑞琦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选择自己更舒服的关系。陈茹亦坦言,她其实一直将自己当作最好的朋友,在积极的社交中汲取能量,同时在面对让自己难受的关系中及时止损。由此,拥有独立强大的自我,应是打造良好社交生活的前提。

我们向外寻找“怀民”,也是在找寻更好的自己。以平常心对待表层社交,从中获得成长;积极主动探寻深层社交,真诚打动他人。有言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以真心待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以真意爱己,努力充实自我、热爱生活,高质量的友谊自会叩响我们的心门。

大学生交友,是一场在广与深、表与里之间的探索之旅。表层社交如影随形,虽带来人脉与和谐,却也留下内心的空落;深层社交有若芳香,珍贵难得,却需诸多机缘与努力,方可将其润养至馥郁扑鼻。我们应接纳表层社交的存在,以真诚为引,发挥它的积极影响;同时怀揣勇气与真心,去追寻深层社交的光芒。在这复杂的交友迷宫中,保持豁达与平衡,才能让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社交深浅之间,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交友天地,享受因友谊而熠熠生辉的美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