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者成长记:缘起、传承与坚守

作者:李辉煌 张琰 王有为 编辑:曹葳 发布日期: 2024-11-19

在校园的一方天地里,有这样一群充满热情与活力的身影,他们就是校园记者。他们宛如灵动的笔锋,为校园的画卷上书写精彩的篇章,增添斑斓的色彩。从最初怀着憧憬与向往踏入这个角色,到在工作中传承校园的故事与文化,再到坚守岗位无惧困难与挑战,校园记者们在华师开启了一段独特而难忘的旅程。每一次宣传,都镌刻着他们的努力与成长,每一次记录,都是他们热爱的证明。

缘起,从热爱中走来

校园记者工作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段交织着热爱、挑战与成长的独特旅程,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源自对新闻宣传真挚的热爱,这份工作的经历无疑会成为其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青春岁月留下难忘的奋斗印记。

初入大学之时,很多同学会在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他人建议等影响下选择不同的学生工作。其中,就有一群同学因好奇与热爱,选择成为校园记者。这份工作似一扇窗,照向校园的生动百态,让同学们在校园新闻报道中追逐热爱。2022级生命科学学院邓琳同学表示,最初因为好奇,被内心深处对采编工作的探索欲所驱动,选择了成为一名校园记者。她期待用镜头捕捉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校园故事。

初涉校园记者之位,仿若置身于迷雾之林,同学们对具体工作内容的认识尚浅。他们怀揣着对记者工作的美好想象而来,然而实际工作却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2022级历史文化学院李高美坦言,在进入部门之初,她原以为自己是文字编辑,因而陷入不适应记者工作的尴尬。但之后,她认识到“出活动不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用我的眼睛、我的作品,让没有参加的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活动的内容和精神理念,”于是对工作更加的投入,也逐渐意识到“记者”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来自文学院2023级的王佳申本是怀着对文字的热爱加入的华大融媒学生记者团,他原以为记者的工作只是打打字、写写稿,在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报道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专注度也不够,在写作中频频受阻。他反思到,记者的工作不只是总结活动,更是抓取细节的点滴记录,尽可能真实地为受众还原活动现场,记录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园瞬间。

从好奇与热爱而始,求真务实的新闻品格、葆有温度的人文关怀,融入记者们的文字。

传承,在鼓励中互相成长

记者团里,新闻的种子代代播撒,汇聚成一条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新老记者在这里相遇,教学相长,传递的不仅是文字和镜头背后的专业技能,更是一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经验与责任在其中交接,温暖与信任在其中蔓延。这些都构筑起了记者团强大的内核,让记者团凝聚起深厚的情感与使命,成为一个不断前行的共同体,在其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归属感,找到前进的动力。

每一位新记者初入记者团时,心中总带有些许不安和期待,他们既憧憬着新闻的广阔世界,又担心自己难以胜任,此时,老记者会通过耐心的指导逐渐帮新记者度过难关。美术学院2023级石妙青坦言她总会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摄影技巧不足,每当这种时候,学姐都会很细心地帮我检查和修改稿件中的问题,她说:“学姐细致的指导缓解了我的焦虑,让我重拾了信心。”在新记者们看来,老记者是最坚实的后盾,他们从新闻选题、采访技巧到写作方法点滴指导,带领新记者参与活动报道,让新记者在实践中站稳脚跟。“我会从老记者给的反馈里面去汲取经验。一开始我喜欢犯小错误,比如一些病句,搭配不当之类的,都是现在我很少写病句。这些基本功是老记者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去帮我练成的。他们会给我很多安全感,让我向规范的稿件不断靠近。”王佳申说道。

老记者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引领者,更是生活中的陪伴者。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李高美表示她的师姐们曾在她特别焦虑的时候为她带来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她说:“我们当时聊了很多,从部门建设到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学姐从专业角度为我提供了很多想法和建议,那一天我真的感觉非常幸福。”这份无私的关怀让记者团成为一个温暖的集体,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属。

随着时间推移,新记者们逐渐掌握采写的技巧,他们的角色也开始悄然转变,曾经老记者们给予的“安全感”转化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肩负起传承的使命,成为下一代新记者的引路人。王佳申认为,从新记者到老记者,他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自己要做的不仅是交给下一代的学弟学妹们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成长,他回忆道:“因为之前的老记者就是这样做的,我也希望能够传承他们的那份认真与诚恳。”代代传承中的温情与责任感,推动着每一代记者在前行的路上不断精进,也成为校园记者们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传承,让记者团成为一片温暖如家的沃土,滋养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与蜕变,而这片土壤不仅是培育校园记者的摇篮,更是一代代热爱新闻的青年心灵栖息地。在新老记者的身份演变中,校园记者们懂得了新闻的意义,也体会到这份责任的重量——学生记者的传承,不仅传递了文字的力量,更书写了人性的温度,组成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

坚守,在活动中成长

校园记者在朋辈引领下逐渐适应工作,也在一次次的活动报道和采访中开辟新的天地,认识新的自我。他们的这份坚守,或来自于某种功利心,或出于“为爱发电”的纯粹热爱,但都对自身的生涯发展有所裨益。

由初出茅庐的新记者,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校园记者们坚守在宣传一线,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收获了珍贵的成长,获得了多样的体验。而谈及始终坚守岗位的原因,记者们不约而同地直言自己或许怀有一种“功利心”,但也强调,“功利性只会带来短暂的冲动,然而为爱发电可以让我们走得很长久。”王佳申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感叹自己或许“需要有一定的功利性来支撑自己”,但是“去做实在的事情,真正看见自己的成长”才是功利性背后的心理出发点。在他看来,他更多是因为从记者工作中,获得了满满的充实感而逐渐爱上了这个岗位,因此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诚然,虽然新闻工作有时内容多、困难大、任务重,但校园记者们的坚守,也成为了他们追求传媒理想的基石。他们在不断磨砺中锻炼性格、提升能力,收获进步,奔赴未来征程。石妙青直言记者改变了她的性格,她感到自己“整个人不再像之前那样有些自卑,会变得落落大方,更愿意和别人进行积极的沟通。”李高美则指出,宣传工作让她写作功底和信息素养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写稿,她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检索和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表达,在反复的锤炼和修改中完善新闻文字的表达。此外,多次专题活动的策划也练就了她的创造思维。谈及这种成长对未来发展的帮助时,李高美说:“新闻素养的发展既让我对记者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反哺了我的专业学习。社交能力的锻炼也让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将来的师生、家校交流中更有信心。”


缘起、传承、坚守,校园记者不断成长,为华师的宣传工作付出心血,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宝贵记忆。每一次稿件与名字的相连,都是我们曾经努力过的证明。无论这一群人如何聚散,那些稿件中蕴含的思考和温情不会流逝,属于校园记者的初心与担当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