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社团 “宅”出新花样

作者:吴沛 陈嘉玲 陈日曦 编辑:吴沛 发布日期: 2020-04-08

庚子年初,一场疫情阻碍了莘莘学子返校的路途,也阻碍了各大社团线下活动的开展。在此背景下,各“云端”社团纷纷开展线上活动。讲述疫情故事、设计精美汉服、制作手工艺品……这些活动使得社团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带给社员们满满的归属感。

笛箫协会:小故事传递正能量

和风伴月笛箫韵,似玉如兰博雅人。在这个春天,一向在讨论传统民族器乐的笛箫协会QQ群突然热闹了起来。

疫情期间,令人闻之落泪的事件不胜枚举。3月20日,笛箫协会组织了一次别出心裁的“小故事我分享”团日活动,社员们纷纷响应,以线上讲故事的形式铭记那些令人泪目的瞬间,四十余则小故事使安静的QQ群洋溢着暖暖温情。在这些故事中,有的是社员们从新闻中了解到的,有的则是发生在社员们身边的小事。

一位不愿留名的市民将自己四处收集的口罩等爱心物品放进当地派出所的大厅后便匆匆离去,民警发现后想要询问他的姓名,但他只是挥挥手,那位民警对着男子离去的背影举起右手,回以郑重的敬礼。这是笛箫协会成员李小亚在这次活动中讲述的一则小故事。“虽然互不相识,但爱没有界限,感谢疫情期间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你们是好样的!”李小亚感叹道。

作为一个传统民族器乐社团,笛箫协会一直将“传承中华文化,坚定爱国情怀”作为社团的信念。受疫情影响,社员们无法聚在一起练习笛箫,但通过线上讲故事这一活动,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团的温暖。“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大社团,大家的踊跃发言让我看到了笛协强大的凝聚力。”笛箫协会会长万梦媛说道。

卿衣汉服社:“云设计”定格传统服饰之美

水红色长衫搭配浅黄色百迭裙,这套宋制汉服是一位同学根据在学校喝过的奶茶“柠檬爱玉冻”的配色设计出来的,独出心裁的设计不由得让人想起“在学校欢乐的奶茶时光”。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华服日,受疫情影响,卿衣汉服社的同学无法同往年一样汉服出游。为了活跃社团的气氛,增强社员们对社团的归属感,卿衣汉服社举办了线上汉服设计比赛。

参赛者们通过小程序为汉服线稿上色并添加绣花,用精心的设计诠释关于不同形制的汉服的美学观点。为了让社团成员更好地学会汉服设计,社团的干事常常会在线上和社员们一起交流小程序的使用心得,为社团成员解答在设计汉服时遇到的疑惑。

为了设计出更符合传统审美观的作品,许多同学选择了从古诗词中寻找灵感。有参赛者根据词句“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设计出黄绿两色相得益彰的襦裙,还有参赛者根据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服饰上添上杨柳的花纹以彰显春天的生机。

在此次活动中,汉服爱好者们通过自己的设计表达了对汉服之美的感受,线上的交流也让社团的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关于传统服饰的知识。

创新创业联合会:趣味打卡贯通学习与生活

疫情期间,缺乏约束的安逸生活使监督学习成为了学生们的迫切需求。这样广泛的需求催生了各色各类的学习打卡活动。其中,创联举办的特色七天配对打卡活动以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完美结合赢得了受众一致好评。

“这个活动令我震惊的是大家能够把学习和生活都兼顾得很好。”活动负责人说道。在最终的测评中,打卡排名第一的小组七天之内学习时长达到了惊人的8517分钟。这样良好的反馈离不开创联成员的精心安排。从问卷发布到数据分析,再到意见采集,创联根据用户的需求,精准匹配出了五十对学习伙伴。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学生们不只是有机械的学习需求,同样希望能和搭档成为朋友。因此创联每日发布特色任务,围绕才艺展示、好物分享、趣谈交流等多个模块展开培养配对伙伴之间的默契。于是在打卡活动中,涌现出了各色各类的技能展示。针脚细密的手工鞋垫、工序复杂的拼豆豆、高雅动人的古典乐演奏、令人捧腹大笑的生活趣事等细碎的个人片段拼凑出了趣味生活的轮廓。从生疏冷漠的陌生人到推心置腹的亲密好友,情感就在细水长流的家长里短之间慢慢升华。

七天官方打卡活动结束后,依然有着许多对搭档保留着原来的打卡习惯,友谊也得到了延续。疫情期间仍然不懈奋斗的莘莘学子,除了在学习中升华之外,也体味到了生活的平淡之美。

心心火义教之家:虚拟课堂彰显教学魅力

疫情基础知识紧扣时事,“舌尖上的华东”将华东美食风味与地理常识巧妙结合,通俗易懂的童谣引导学生领悟宇宙航天的奥妙……因疫情而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心心火义教之家采取的网络录屏授课独具特色。配乐婉转悠扬引人入胜,趣味问答增强师生互动,谆谆善诱的教学引导模糊时空隔阂,天各一方的社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停课不停学”。

疫情导致社团线下工作无法正常地开展,网上授课对于习惯了线下教学模式的社团本身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一板一眼的传统授课与网络推广教学之间的差别成为了社员们时时牵挂着的难题。据活动负责人熊佳巍介绍,投放到视频平台上的录课需要经过例会讨论、教案修改、视频效果预判等多个流程。对于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义教之家的成员们便用真诚和努力来克服。

挑战和机遇,往往并向而行。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心火负责人就已经有开展网络精品授课的规划,而此次延迟开学便成了这一计划的助推器。适时地将线上授课抬上日程,社团影响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同时,由于隔空讲课师生之间缺乏实时的交流反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这一难题刺激着社员们不断追求授课的趣味性。对此社员高韵晴深有体会。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注度,她常常在授课时加入生动的小故事和特别的声音效果,语言也力求幽默风趣。

疫情隔绝地理的交汇却无法阻断心心相印的联系,心心火义教之家的成员们用身体力行为学生们足不出户的“宅”家生活增添色彩。

手工艺协会:纸上生趣

长时间待在家中的生活显然让手工艺协会的“巧匠”们深感双手的创造力被限制,因此当得知手工艺协会要开展手工艺作品分享活动时,社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开学时间的推迟使得手工艺协会无法给成员们分发手工材料,而纸类材料最易获取,因此,纸艺手工就成为了手工教学的“主力军”。3月28日起,手工艺协会的成员每周都会在线上分享手工制作教程,其他社员根据教程进行手工制作,并将作品拍照反馈至协会。开学后,手工艺协会将对积极反馈的成员予以奖励。

目前手工艺协会的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周。第一周,手工艺协会分享了多变纸艺手工。社员们根据教程折出来的手工作品可以通过翻转变换成不同形状,兼具美观度和趣味性。第二周,协会则分享了传统的剪纸艺术,所分享的剪纸作品侧重于相对简单的对称形状,同时也鼓励社员们进行创新。协会成员经常在协会的QQ群中交流活动感受,或是相互解答手工制作过程中的疑惑。谈及活动的初衷,手工艺协会成员说:“因为考虑到还没全面解封,大部分同学还是待在家里,我们希望线上手工分享一来能使大家能够学习手工,二来可以让大家通过手工制作缓解学习的压力。”

在手工材料有限的情况下,手工艺作品的分享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手工活动使得“宅”在家的乐趣由“纸”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