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书与影 小酌更怡情

作者:郝文 编辑:程德坤 张野溪 发布日期: 2018-03-01

/郝文

这个寒假,笔者经常在朋友圈里晒出书中精辟语句或者电影截图,试图通过这种“每日打卡”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受益匪浅”。然而当假期将尽,闭上眼睛回想所看的种种书籍和电影时,却发现所剩的印象寥寥无几。很多人像笔者一样在阅读或观影时汲汲于数量的堆砌和打卡记录的规律性,看似每天忙碌而充实,但真正转化为内涵的东西很少。

假期大把的闲暇时光无从安置,于是我们自然地选择用书和影片来填充自己,就像饥饿的人迫不及待地拿食物填补自己空荡荡的胃,以达到“饱”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填充的数量而非质量,那么只是缓解了表面的感性需求,深层次的理性诉求并未得到触动。当原本的“小酌怡情”成了“泛泛之举”,其补充知识、丰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未经大脑缜密过滤和沉淀的阅读观影活动无异于囫囵吞枣,最后都流于形式,成为标记在朋友圈的一个符号,而没有转化为个人的精神沉淀。

当然,我们急于证明自己学到东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沉心静气思考领悟的过程。周汝昌一生研究《红楼梦》,著作等身,成为红学界的泰斗。我们或许做不到像周先生一样花费一生时间专门琢磨一本书,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拥有精读一本书、精析一部影片的态度。别仅仅为了延续“打卡”的形式而读书观影,也别被暂时的充实感所迷惑,它充实的只是时间,未及心灵。

我们不妨尝试着走入书中和影片中,去感受、去品味、去升华自己的心灵世界。写书评和影评或摘抄背诵经典的词句是一种好的选择,它会帮你梳理作品的脉络、重温深刻的情节、让你自觉地揣摩作品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内容,还有叙事手法、拍摄技巧、美学观念等学问。我们可以在社交平台对自己阅读观影活动进行打卡,但我们应该更努力让它不仅仅是个浏览记录,而是切实转换成我们真正需要补充的营养。

阅读和观影是对精神层面的洗礼和涤荡,所以去认真充实你的精神世界吧,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就来拓展思想的厚度和宽度。精读书、精观影,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让自己“打卡”得更加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