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实评论104:华师故事讲出了华师人的精气神

作者:邱实 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7-12-06

继去年的华师故事展映会之后,今年11月25日、26日晚举办的第二届华师故事展映会学生专场和教职工校友专场再次引起多家社会媒体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近1.4万师生校友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华师故事”。

媒体何以会聚焦这个以华师人为主角的故事展映会?笔者认为,今年的华师故事讲出了华师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庄重承诺和时代使命,讲出了传承百年的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讲出了华师人对教育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一是讲出了华师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师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国家育才,为民族铸魂。李良明讲述的恽代英故事和刘文君讲述的韦卓民故事就是华师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他怀揣这个初心和使命,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为之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正如屈原为了初心九死而不悔,正如司马迁为了使命置生死于度外。百年学府,重新出发,我们要像恽代英和韦卓民那样,始终牢记“为国家育才,为民族铸魂”的初心和使命,在所不惜,奉献所有。

二是讲出了华师人的梦想和追求。大学之大,在于学者学问学术。争做一流的学者,创造一流的学问,这就是华师人的梦想和追求。邓天玉讲述的邢福义故事和刘三女牙讲述的国家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故事展示华师人对一流学问的追求。邢福义靠着自学和毅力走上一条语言学研究的道路。几十年来,他一直潜心治学,他的“小句中枢”理论和“两个三角”学说自成一家,名扬海内外。国家数字化工程中心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其产品应用于全国5000多所中小学校、服务于50多万名中小学生,是华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是讲出了华师人的自强和自信。自强者必有自信,自信者必赢得尊重。科学家校友周欣和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敖金平两个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从自强走向自信赢得尊重的故事。毕业后,周欣从物理走到化学,从生物再走到医学。靠着自强不息和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他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解决了医学影像技术中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的核心挑战,赢得医学界的尊重。敖金平在“无教练、无场地、无时间系统训练”的“三无”的艰苦条件下,靠着自强不息和卧薪尝胆的精神,先后获得14项世界冠军,为华师人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四是讲出了华师人的责任和担当。人可以不伟大,可以不富有,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陈春林和圣兵爱心社的故事讲出了华师人的责任和敢于担当精神。从15岁开始,陈春林就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学。她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厄运击倒压垮,始终与父亲在一起,不离不弃,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让陈春林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孩。圣兵爱心社社友会会长谢先军讲述的圣兵爱心社同样是一群有责任和担当的青年人。19年,3000人,2000多个贫困高中生家庭,行程2万多公里,饮料瓶146万个,筹款100多万元,资助1000余名贫寒学子,通信6400多封,600万字,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映射出的是华师人的责任和担当。

五是讲出了华师人的大爱和包容。大学之大,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华师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楼、有大师又有大爱的大学。无论来自哪里,只要到了这里,就是回到了“家”。给予每个学子家的温暖,这就是大爱和包容。留学生帕特的故事充分证明,华师是一个处处有爱、时时温暖的家园。他讲述的题目就是《在华师,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来自异国的留学生,在华师得到师生的关心关爱,从此再也不孤独。融入华师的帕特成为洋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带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名队员,走出校园为市民献爱心,把华师大爱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展映会期间,华师校友、紫光集团联席总裁、中青信投董事长王慧轩上台接受采访。他表示,华师老师们治学的严谨,对善良正直的坚守,脚踏实地做事等品格深深地影响了自己,让他懂得了应该怎样读书、做事、做人,成为了做学问有方法、做事有条理、做人有底线的人。身为华师学子,他会把这份大爱传递下 。

华师故事弘扬了华师人的真善美,讲出了华师人的精气神,这些都是华师人迈向新时代、创建“双一流”的正能量。为华师故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