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作者:刘翠蝶 编辑:杨钰灿 发布日期: 2024-05-08

从南湖校区门前的公交站台出发,经历一次换乘,接着乘坐402路公交到终点站,下车,便能隐约看见远处的翠绿。“马上就要到东湖磨山了!”我的心暗暗开始欢呼雀跃。

出发,远比向往有意义。此刻,磨山南门就在我眼前,抑制不住的嘴角,踏着愉悦的步伐,我和同行的朋友一起走进了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武汉东湖磨山”的巨石,因为是周末,在这块标志物前拍照留念的人不少,但不一会我的目光还是被一侧的小亭子吸引了过去。这个朱红色的小亭子建在池子中央,池里种满了荷花,四周芦苇微微摇晃,颇有韵味。冬季枯水期,池中水位下降,会露出枯荷长长的褐色的茎;临近夏季,心情怡然,又见荷叶青绿挺拔的茎,舒展圆润的叶和白里透粉的花。要是进入盛夏,这该是一幅多美的光景啊!我暗自许诺,夏天我们再相见。

绕过荷花池向前走,水杉一排一排生长在小道两侧,我们漫步水杉林间。水杉,有些已经完全褪去了冬日显眼的红,有些还恋恋不舍地披着红色的薄纱。如果说,冬天的水杉林是水墨画上的朱红一笔,那临近夏季的水杉林就闪耀着油画里油润的光。“感官与灵魂,总有一样要生活在别处”,而此刻,我们被自然所拥抱。抬头看,水杉枝干自由地延伸,或许它们的世界里本就不存在“天花板”。

继续向前走,走过一段水杉林与梧桐的过渡大道,向右走小径,拐进了盆景园。刹那间,我像是一步踏进了苏州园林,白墙青瓦,红柱翠竹。隔三五步便有一盆让人挪不开眼的盆景,有半悬式的松柏,有像灵芝一样的山松,有孔洞式样错综的根茎……难怪乎称盆景为“立体的画”啊。穿过亭廊时,小窗框景变换间,真让我感受到了一步一景。

廊道走完,也差不多绕出了园子,再走一截穿过一扇大拱门。我们居然就直接来到了东湖之眼脚下,望着这巨大缓缓运行着的摩天轮,我恍然间生出一种从古代到现代的穿越感,我从过去到了现在,也许会参与这里的未来,时间没有在这里过多的停留,但历史深深刻进了这里的一砖一瓦。

走出东湖之眼所在的小型乐园,我们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沿着东湖骑行。惬意的微风拂面,地理告诉我,风是空气流动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我的心告诉我,它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封情书。顺着磨山道骑行,我们在山水间自由向前。经过磨山码头,我们到了宏大的楚城门,在它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一块块城门石砖镌刻下的不仅仅是岁月更迭的痕迹,更是历史在这荆楚大地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古老的楚文化太厚重,而此刻仅是它具象化的一部分就足够令我震撼无比。停车驻留,我仿佛可以听见时间的脚步声,感受历史的温度。

继续骑行到达滑道起点,我们被告知滑道检修不能体验。于是我们决定返回山脚处的索道下站,爬上磨山再乘索道下山。身处湖北的我,身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我,在平原里爬山,这是一种怎样独特的感受啊。磨山,并不像我家乡的山那般陡峭,它并不高,所以没多久我们就登上了顶峰,我张开双手去拥抱自由的风。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远方起落的鸟,山下广阔的湖,身边葱郁的树,头顶无边的天,我不禁在内心感慨,人就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乘着缆车下行,天色渐晚,俯瞰东湖与水杉林,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纱,像是仙境一般,远处的灯光亮起,灯火与人声告诉我尚在人间。

上一篇: 跨越时空的对话
下一篇: 走川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