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回乡记

作者:崔博然 编辑:李思彤 发布日期: 2024-02-25

这个冬天是很不一般的。当我还在长江边上享受冬日暖阳的时候,我那遥远的东北老家没有像往常一样凝固在北纬46.6度的漫长黑夜里,而是在一夜之间沸腾了,以着豪迈的热血迎接天南海北慕冰雪文化之名而来的客人们。当然,其中还包括我这个“常客”。

回家那天武汉的清晨是雾蒙蒙的,天上飘着些不知是雪是雨的东西,混杂在长江上弥漫的冰水混合物中。哈尔滨是一片晴天,在车里目睹这一切的我看了看天气。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又赶上自己的家变成“网红”,我顿时有些局促和陌生。北风是怎么吹的来着?现在是不是到处是雪?会不会被当做“小土豆”?它还是我三个月之前离开的样子吗?......我就是这样,带着期待和紧张一点一点飞过浓云,看到太阳;离开南方,回到雪乡。

家乡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的,总有一些印记和符号是它和游子故人之间的专属暗语,就像是有情人的初次邂逅,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或是表情,只要那个轮廓浮现便是一眼万年。于我,这是降落时看到市郊低矮房屋上洁白的帽子;是打开舱门呼啸而来的北风;是三四点钟悄然而至的黑夜......然后我就意识到“精装修”后的冰雪大世界只是游客们梦寐以求的景点,大巴车上一站一站下去的乘客要去的才是我们的冰雪大世界。深色的羽绒服没有变,红花棉袄只不过是印象哈尔滨;嘈杂的乡音没有变,即使在前一天我嘴里还能冒出湘鄂的方言。

回家的第三天,我带着华师的宣传文创回到了高中母校。对于压力如山的高三生们来说,周遭的变化好像没有被他们察觉和重视,“小院”里的一草一木倒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过去的老师、同学们也都还是以前的样子,就连分配的宣讲地点都是我高二时的教室。深蓝色的校服进进出出,我向这些充满决心和动力的面孔介绍华师,渗透华师精神。当听到学弟学妹说喜欢华师或以华师为目标的时候,我的心总会悸动一下,这样的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和自豪;当他们在华师约定卡上写下自己的理想专业和寄语时,脸上的希望和认同让我明白了做这件事的意义,让我想起曾经在高考志愿单上写下华中师范大学的自己。结束时我们一起拍摄了给高三同学们加油的视频,曾经我在高考这条追梦路上,现在回首,我在岸边守望着那些即将上岸的人。

和上个假期一样,我教小孩子学习。这次我遇到了两个初中生,她们特别活泼,身上也带着很强的社会属性。她们很聪明,也很善于为人处世。和她们上课的几天里,我明白了什么是教学相长,我甚至可以从只言片语的细节中看到人际交往的奥妙。这让我追忆起我的初中:内向,木讷而不善言辞。那时的同学们很善良,包容我的很多缺点,剩下的回忆都是我现在会留恋的旧时光。可现在再想有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已经很难了。

大学是充满眼界和新鲜事物的地方,无数未知让我一点点享受新奇。而一回到家听到家人们聊天的内容永远还是那些:晚上吃什么;退休金怎样了;保险有没有交;我学龄前的某件能让全家人笑十分钟的糗事......我听了十八年的话,早已感到无聊甚至厌烦。可当我真的离开这些话一段时间再听到时,却是一种踏实和温馨。时间在那一刻慢下来了,一切归于平静和安然,雪花静止在半空中,暖气氤氲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