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初体验,新鲜又清甜

作者:谢佳懿 编辑:王丽婧 发布日期: 2022-10-25

路旁,树木郁郁葱葱,在骄阳下蒸腾出“玉生烟”般的弥漫朦胧。缓缓流动的淡烟,和来往的行人车辆扬起的尘雾一道,不知为何,竟将记忆中在炎炎烈日初入大学的狼狈图景渲染出几分优雅闲适的意味。大概那刹那间的感动,不光是我拿着发挥超常的通知书和与我等高的行李,跌跌撞撞地闯入一个美丽新世界,更是恍然发觉,原来他们早就在路旁等候多时。

“你好,请问……”

“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新生吗?来,让我看一下健康码,坐在这里等一下哈,等人齐了我们就走。”

这应当是在大学被接纳的伊始。

疫情之下,简单的返校愿望是那么奢侈。当我拖着两个几乎比我还重的行李箱走下高铁、终于看见“华中师范大学”的华师绿标牌之后,一种“找到组织”的念头像一只温柔的手,抚平旅途的疲惫。很奇怪,人们往往倾向于对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记忆深刻,比如火车站口举着的华师绿的大标牌,比如检查我健康码的那位学姐的可爱手机壳,而正是这些不用认真思索就会从脑袋里蹦出来的琐碎细节,将那些本就不愿遗忘的情节一一串联,于是回忆变得愈发生动起来。

“谢佳懿?你是谢佳懿吗?”

“啊对对对,我是。”

这应当是在大学与人交流的伊始。

虽然早就和跟志愿者完成了线上对接,并且在畅聊中了解到很多校园生活须知。但是当真正facetoface的时候,还是会突然无语凝噎。在两人见面打招呼后,我们便相顾无言、一前一后地走在去向宿舍的路上。有那么一瞬间我不禁怀疑:面前这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志愿者学长,和那个QQ上我提出一个问题仅几秒后就连续几条消息轰炸我、并且一句话说完总喜欢加汪汪doge表情的人是同一个吗?

与高中相对熟悉的周围环境不同,在这里,周围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让人不禁感叹到底是多么奇妙的缘分才让我们相遇,尤其是当天南海北的腔调在一个小小的四人间宿舍响起。我们不一样,我们又都一样。曾因为彼此的抑扬顿挫的口音而模仿玩笑,也曾因为一包辣条而迅速与彼此贴近。曾因为一同迟到而结下“过命交情”,也曾因一人面试通过而全宿舍欢庆。广西、山西、山东和湖北,我们带着各自的成长故事、饮食习惯和迥异爱好汇聚一堂。身处异地,我们因遇见彼此而欣然欢喜。

如今,暑热消退,凉风习习,已是金桂飘香之季。从在武汉火车站找到华师的校车点,顺着平坦的沥青路进入华师的校门,到现在渐渐熟悉起校园大大小小的通幽曲径、骑着心爱的小电驴“上蹿下跳”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屈指一算,竟才过了二十天。二十天啊!二十天,足够高三的学子复习完半本课本,足够假期躺平的我昼夜颠倒地读完二十多篇无趣网文。但放眼大学四年的时间长河,二十天,不过是涓涓细流、沧海一粟。

可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这二十天有种别样的漫长。和高考日复一日埋头苦干的度日如年不同,这种漫长,来源于获取信息量和任务处理量过大带给人的强烈冲击和蜕变,以及与昨日道别之迅速决绝带来的措手不及。当一段时间内的记忆内容变得密集,再去试图回忆便会有种奇妙的时空错乱感。在这错乱感里,有惊觉自己独立成长的喜悦,有迈入广阔新天地的新奇,更有不习惯饭菜口味的沮丧,对家乡风土的牵念。具体体现在我吃了一份酸酸甜甜的烤冷面、一份甜甜的南瓜并点了一碗甜甜的八宝粥而猛灌一瓶矿泉水之后。也体现在我大为不解地请教广西的舍友为什么豆花还是甜甜的,而在我的故乡山东,人们习惯早上来一碗鲜咸的豆腐脑,嫩滑烫口的豆腐脑,再浇上混着豆皮丝、黑木耳丝、红萝卜和榨菜的粘稠卤汁,酱色与豆色对比鲜明,软滑与脆爽层次丰富,不失为营养丰富又健康味美的简易早餐——万万没想到,当时的习以为常如今竟成了难以奢望的美味。

步入大学,好像移居到了一座迷你的城。在不同的时刻遇见不同的人,在千万个瞬间不断发掘大学的崭新一面。

阴差阳错的不期而遇,原来,竟是如此猝不及防又妙不可言。

我的大学初体验,新鲜且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