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少有,温情长留

作者:吴晓会 编辑:贾钰婕 发布日期: 2022-03-06

习惯了网购,我以为我会不喜欢逛街。但当我回到了那个偏僻熟悉的小镇,线下购物却又显得那么亲切自然,仿佛烙印在骨髓里的记忆又被唤醒了,正是那种仿佛被人情味儿裹挟着的感觉,让我对逛街这件事历久弥新。

没有城市的鳞次栉比,也没有商场的琳琅满目,只除了一条单调的水泥路和两旁各种各样的商铺,小镇的购物环境就是这样简单。我跟着妈妈到镇上逛街时,几乎每家店里的店主都认识妈妈,如果放在网上,这大概是要被说“社牛”的吧。

逛街,最讲究的便是“杀价”,尤其是在熟悉的店里,即便上句话还在叙旧寒暄,接下来也能兵不血刃地“大杀四方”。但是,纵然在这极限拉扯的“战场”上,也偶尔会有温情插播上映。

走进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店主正招呼着一位客人,看到我们进来了,便也热情地与我们打起了招呼。“姐,今天没上班啊?领着小孩来买衣服?买给谁呢?”

“对,今天休息,出来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就此,大家便展开了和谐的互动,一边闲聊一边选衣服。

终于,在店主的推荐下,妈妈看中了一条裤子,然后便拉开了战斗的序幕。

首先是店长出击,以140元的价格抛出原价。按照以往经验来看,价格虚高,还有压缩的空间,我方应立即反攻,以免落入下风。

果不其然,妈妈凭借80元的报价发出了巨大攻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捅敌窝”,将价格的压缩空间拉至最高。

店长被打的措手不及,却也凭借多年经验迅速稳住手脚,“勉强”降低了20块钱的价格,并加以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极为夸张的“推销”。

然而妈妈不为所动,甚至拿出了“杀手锏”——做出要离开店铺的“假动作”,假装要换家店铺重新看。这招屡试不爽,也是维持妈妈杀价“常胜将军”地位的底牌。往往一旦顾客做出这个动作,店家都要降价挽留的,以免损失这单生意。

就在“战争白热化”阶段,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店长偷偷冲妈妈比了个“1”的手势,表示愿以100元的最低价格出售商品,大有“鸣金收兵、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而且最耐人寻味的是店长的悄无声息,仿佛这场“战争”本就是演戏,另一位顾客才是真正的“敌人”。

然而她并不知道,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另外那位客人也在以同样的手势向我们比划着,不是“盟友”亲似“盟友”。

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我心中仿佛涌入了一股暖流。大家虽然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也都曾为一点点的差价据理力争,却从来都不是真正敌对的双方,而更像是《我不是药神》中的男主人公程勇那样的人,圆滑而又不失真心,喧嚣却并不让人感到吵闹。

或许,这也正是我所留恋的东西吧。争执中渗透着的点滴人情,购物时融化了的片片真心,逛街的乐趣大抵便是如此吧。

提起商人,我们难免会想到唯利是图、一毛不拔等词;说起讲价,针锋相对、互不妥协的场景也总是立即浮现在脑海中。然而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发现,街头讲价,也并不总会令人觉得跌份、小气,却是我们这代人很难继续传承下来的一份记忆,一场较量,一次友好的交流。然而曾经“震天动地”的价格“拉锯战”,如今只剩下了商场“嘀”的一声录入信息了,或是手机屏幕上的一个小小的付款选项。我尊重科技文明的进步,却也怀念充满温情的街头,愿小店中的温馨和谐能够换另一种姿态滋养着我们的人间。

天气冷了,想买件毛衣,我放下手机,还是决定去镇上看看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