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自由的风。”
合上《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真的如作者李娟一般“我的心先抵于阿勒泰”了。
眼前是一望无际澄澈的蓝天,忽而飘过几朵棉花似的白云,脚边开着不知名的小黄花,蔓延到视线尽头的草地,远处是奔跑的马儿与悠闲的羊群,一阵风吹来,混着泥土与青草的味道,那是最原始最野性的风,自由地、无拘束地吹着,猛烈地拥抱向我……
回过神来,我仍坐在宿舍里,面前是一本《我的阿勒泰》。
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一幕幕画卷似的生活场景在我眼前展开。阿勒泰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洁白如云的毡房,这些景致一一被李娟用风一般自由烂漫的方式记录下来,细腻明亮的笔触下是北疆边地中那些美好闪光的日常。
“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遭遇蝗灾后的农民,戈壁滩上通往绿洲“滴水泉”的路,进阿勒泰深山中摘采“野生木耳”的日常……在草原上生活,拥有贴近自然的生命力,一切都在蓬勃地生长着。作者养过兔子养过马,坐过摩托也坐过越野车,跟巴哈提家的小儿子打过架,参加过乡村舞会,书中那个在草原上奔跑着的姑娘,任性,光明,欢乐。
“在这里,活着是最最简单的一件事。最难的事情则是修理我们家新砌的泥巴灶,而在活着之外,其他的事情大多是可笑的。”当作者带着妈妈和外婆转场到沙依横布拉克夏牧场的时候,一下车就发现那里是一片沼泽,在这片潮湿泥泞而且草极深的沼泽里,只有河对面的山坡上才有两三顶毡房。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三个女人在这里建起了她们的家。正如书中所写: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间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
身处生活这场旅行之中,这一程里也许会看见繁花,但大多数是意料不到的风波与挫折。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妥协,哪怕“我不再年轻了,但远未曾老去,千万根头发正在生长,几处伤口正在愈合”,也要去受伤,去经历。
总有一些事情是是痛苦的,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就像书中外婆说的那样,“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那些痛苦与磨砺,终会在某一天被见证到其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里充满了梦想和希望,我渴望着躺在阿勒泰的荒野上仰望无垠的天空,在北疆那片宁静之地用心地生活着,亲密又自由地拥抱自己的心灵。
“那我的阿勒泰在哪里呢?”我不禁问自己。李娟找到了她的阿勒泰,用文字记录下了那段斑斓的经历,但她并没有告诉我们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本就是一个动词,在每个日常中去生活、去感受、去受伤,生活不是简单的选择判断,也从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找到我的“阿勒泰”,它就在那里——一个让我的心灵得到纯粹宁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