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我独自一人来到华师。
立秋已过,武汉的太阳却依旧如夏日般毒辣。走进华师校园,周围来往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耳边是行李箱的车轮声,夹杂着校保卫处人员的指挥哨声,本该觉得烦躁的我却在进入校门的那一刻感到心旷神怡。“凉快”,这是我对华师的第一个印象。道路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树木,树荫像一张密密的绿网罩着整条大路,阳光偶尔从缝隙间零碎地洒下,星星点点,光斑随着风的吹拂而晃动。我站在树荫下,只觉得心灵受到了净化。
从校门到宿舍,沿途都是浓郁的花香。在家乡时我并未见过桂花盛开,询问舍友才得知原来那缕缕香气是桂花香。“怪不得叫桂子山呢!”我这样想。透过宿舍楼道里镂空的窗,一棵棵桂树随风摇曳,荡起一阵阵绿色的浪,翻滚着点点嫩黄的船帆,送来一波波浓郁的花香。于是,“桂香”成了我对华师的第二个印象。
开学第二天,便开启了为期二十天的军训,这是一段疲惫与快乐并存的日子。烈日当头,树木都被晒得蔫了叶子,皮肤贴近地板可以感觉到热气在浮动。虽然汗水总是浸透帽檐,肌肉总是酸麻疼痛,但在会操、拔河比赛、中秋晚会等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友情,和同学们变得更加团结,而且学会了军体拳、匕首操,身体更为强健。作为新生,我跟随教官的指挥努力地完成军训任务;与此同时,华师里的其他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学校默默服务着。田径场上除了我们,还有在军训队伍旁巡逻督察的导员,扛着相机、迎着太阳穿梭在行伍之间的学长学姐……他们秉承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在日头下认真工作,让我对华师有了“吃苦耐劳”的印象。
结束军训,九月底我正式开启了真正的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完全不同,大学生活总是忙碌的,总有上不完的早八、晚八,听不完的会议、讲座。校道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和电动车,匆匆地来又匆匆离去,但这并不是华师生活的主色调。在楼梯间的自习室,每天都有人在阅读学习;小树林的石桌上,偶有些饱含情调的人喝茶品茗;桂花树下有女生拾花做香囊,枫树下也有人捡叶做书签。华师如此诗意的生活氛围,还能从食堂名字得以体现。如果“桂香园”“沁园春”不加上“食堂”的后缀,我一定想不到它们是吃饭的地方。“这真是一所充满书卷气息的学校啊!”这便是我对华师的第四个印象。
最后一个印象是“友爱”。第一次从东门入校看到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我是感到疑惑的。一所大学里怎么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呢?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才得知这是学校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服务的场所,会安排许多活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晚年生活。学校的人文关怀如此精细到位,让“关爱老人”不再是一句冷冰冰的标语,而是真正变得有“人情味”。同学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校内流浪猫狗做绝育,还成立“领养日”,为它们寻找新主人。他们也会在学校草坪上为小猫搭建猫窝,准备食物,在猫窝里铺上厚厚的旧衣帮助它们过冬。“爱在华师”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
如今我成为桂子山的新主人将近两个月,华师还有着更多的地方等着我去挖掘探索。我迎着桂子飘香来,踏着秋风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