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华师印象,一张照片跃然于脑海,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华师。
高中历史老师曾经给我们分享过她的大学生活。她侃侃而谈,顺便展示了一张照片。我抬眼望去,照片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带着几分庄严肃穆,古典花纹的窗棂门楣与白墙碧瓦交相辉映,阳光倾洒在朱红色的墙柱上,映着点点树影,体现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树影笼罩着拱形的大门,少女站在门下,手中抱着一本历史书籍,她坚定的眉眼,带着一抹浅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淡定与从容。这是我的心灵第一次与华师碰撞,那张照片像是一盏明灯点亮在浩瀚的海,像是一眼甘泉出现在干涸的沙漠,也像是一抹亮色涂抹在普通的白纸上。我的心里有了一个梦,它发了芽,茁壮成长着。
种子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金秋九月,拿着录取通知书的我终于能够拥抱华师。我永远无法忘怀入校的那个早晨。当我还坐在出租车上四处观望周围的环境时,手机上的高德地图突然提醒我:“你已成功到达目的地。”紧张而又兴奋着,我眺望北大门,望见大门之上镌刻着“华中师范大学”六个大字,青绿色的字迹端庄、古朴而清新。人来人往,学子进出,我也终于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宽宏的道路平铺在门后,吸引着我继续向前。走进华师,我像是候鸟找到了冬日的栖息地,总觉得这个地方格外的温馨,历史文化学院也如记忆般庄严地站立在我的面前。踏进去,我发现学院内部更是具有古雅的韵味,中式门房的装点透露出这栋楼的悠久历史……阳光从窗户倾洒下来,照在墙壁上相框里的历史学家。他们微笑着,透露出坚定、从容的学者风范。走到走廊的尽头,回头望去,我仿若置身于历史的长廊,徜徉在学术的汪洋。
还没来得及走遍华师的每一处角落,我的身影便被定格在了佑铭体育场上。我每日身着迷彩服装,在军姿站立中挥汗如雨,疲惫感早已充斥着我的身体。可桂子山却有着独属于它的温情,一直温暖着我。军训过半,中秋已至,学校积极举办活动,院里各种节目纷纷上演。手中挥舞着应援棒,与舍友紧靠在一起,唱着一首又一首歌儿,我感受到了来自于桂子山的热情,她热情地敞开怀抱,像母亲一般拥抱我们这一群新山民。可是,华师从哪一刻起才真正成为我心中的家呢?或许是师长同伴承认我们为桂子山新主人的那一刻,或许是我与室友在月光下一起携手回寝的那一刻,或许更早,从我踏入校园的时候,我已将华师当作自己的精神栖息地。细数已在华师待了两个月了,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吹过的暖风,欣赏到的美景,感受到的善意,获取的知识,一点一点铸成我对华师的爱意,疯狂生长。
华师于我,已是一片润土,滋养着我生长;已是一个港湾,赋予我温暖;已是我心中的一个家,我和我们的大家。希望我的未来在这里能够扬帆起航,驶向自己的梦想所在。